本报通讯员贾静怡 杨读俊
银花街道近年来高度重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聚焦抓落实、优服务、促发展,以党建引领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基层治理,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新格局。
聚焦抓落实,构建组织强根基。明确并压实党委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和企业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议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存在的困难。织密组织网络,常态化对辖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开展摸底,建立基础台账。对符合组建党组织和群团组织条件的,协助企业同步向主管部门申报。采用“精准选派+内部培养”的模式,安排6名党务骨干担任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企业的党建指导员,健全“双向培养”机制,加大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注重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政治素养。
聚焦优服务,凝心聚力强保障。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区党群驿站,搭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三级”服务体系,按照“8+N”标准配备基础设施,提供休息、喝水、热饭等10余项暖心服务。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小哥窗口”7个,提供劳动纠纷调解、工伤保险、社会保障等政策咨询服务。在司法所和综治中心设置“律师工作室”8个,为新就业新业态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切实维护就业群体合法权益。强化暖心服务,扎实开展职工防暑降温工作,为快递小哥、货运司机等开展“夏送清凉”活动2次。开展大走访活动,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特困家庭建档立卡,着力破解他们的重难点问题。
聚焦促发展,激活动能强治理。聚焦“惠企助企”,推行街道班子成员挂点联系企业制度,梳理汇总惠企政策,通过微信推送和上门走访等向就业新业态企业宣传,营造亲商氛围,助力企业发展。建立“黄骑士”志愿服务队3个,聘请10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担任“城市治理观察员”,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目前发现上报问题20余个,参与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起。弘扬榜样力量,在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中评选优秀城市治理观察员3名,以荣誉称号鼓励新就业群体,切实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带动更多“新”力量参与城市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