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稻谷飘香,丰收在望。眼下正值水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节,来安县水口镇近14万亩稻田长势喜人,微风不时吹过,推开一层层美丽的稻浪。层层稻浪中,来安县锦源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昌正在查看水稻长势及病虫害情况。“长势不错,亩产估计能到1600斤左右。”查看着麦穗抽穗灌浆情况,王昌对今年收成有了底,“相信又是一个丰收年。”
一旁,拥巷村村民禹庆友同样喜上眉梢,自家田里正在进行飞防作业,这位“甩手掌柜”却乐得清闲。“放在往年,现在正是忙着打药灭虫的时候,今年,我把土地托管给了合作社,人工近两天的工作量,无人机一小时不到便能结束,还能减少近三分之一的农药使用,科技种粮,稳稳当当。”禹庆友介绍,将土地托管给服务单位,托管服务单位负责种子、化肥及粮食生产收购销售等全过程服务,规模化种植使得每亩投入降低170元左右,现代化农机使用还带动了产量和效益的同步升高,亩均增收100至120元。
2018年,水口镇在武集、东岳、拥巷村试点推行“大托管”服务模式,通过全程托管、单季托管等形式予以推广,服务托管服务单位扮演贴心“田保姆”角色,提供从种到收一条龙的土地托管服务,破解目前农村存在的耕种缺人手、缺技术的难题,5年来,服务面积总面积达15万亩,服务群众超4万人次。“省时、省心、省力,还能增加收入。”提到大托管,当地农民赞不绝口。
为持续做好农业生产托管,助力增产增收,水口镇将“大托管”试点建设与“两强一增”行动紧密结合,做好延伸文章,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推进村庄集中建设,推动农田整治、宜机化改造、农业设施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25万亩,全程农业机械化率达90%以上。
“农业托管模式是当下群众认可度较高的生产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提高农田综合收益,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力”武集村党总支部书记于畅泳介绍,2022年,参与农户户均增收38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4.3万元,全镇2家服务主体也获得盈利约20万元。 (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