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文
皖东热土,鱼水情深。翻开滁州双拥工作的“成绩单”:这是一张“优异答卷”——我市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分别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和安徽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这是一张“荣誉奖状”——被评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一直以来,滁州市委、市政府、滁州军分区高度重视双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突出服务部队备战打仗这一主线,传承“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持续建机制、强保障、促发展,持续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持续汇聚强国强军的滁州力量。
聚焦平战一体
高起点完善体系机制
聚焦“军地一体、平战一体、抓建一体”,我市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政治战略任务抓紧抓实,注重体系和机制一体建设,对上“置顶”、对下“落地”,形成了上下贯通、层级覆盖、协同配合、高效落实的工作格局。
强化高位推进的组织领导。完善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小组,建立市领导与驻军一对一联系制度,双拥大事党政军领导亲自推动,形成大事大抓、特事特处、急事急办的良好局面。
建强纵通横联的工作体系。市本级和8个县(市、区)专设双拥办,特设支训(支前)办,专人负责、实体化运行。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均设双拥办和双拥联络员,116个乡镇(街道)、1247个村(社区)全部设立双拥工作站,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竞相设立工作站。
建立高效落实的工作机制。结合滁州驻军多、演训多的实际,制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双拥办职责和工作制度,把拥军优属和拥军支前(支训)工作纳入各部门目标绩效考核,每年印发双拥工作要点和任务分解,并召开军地专题协商会、任务部署会等,全力督导双拥工作落地落实。
聚焦能打胜仗
精准化服务练兵备战
服务保障工作,服务的是练兵备战,保障的是制胜打赢。我市始终站在强军强国的高度,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紧盯重大项目刚需、重大工作必需、重大任务急需,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全力做好服务练兵备战各项工作。
倾力支持部队建设。把部队所需与地方所能有效结合,建立帮助部队解决问题的需求提报、精准处理、过程管理三种机制,全范围、高效率帮助部队解决难题70余项,为部队开展实战化训练创造最优条件。投入8.7亿元,修建战备公路、营区进出道路和水电等生活设施。与某边海防连队开展城连共建活动,财政预算500万专项资金,紧前推进共建项目各项准备工作。
全力服务练兵备战。为演训部队免费核酸检测、疫苗接种5万余人次,投入5900万元、划拨土地50亩改造军供保障中心和新建军粮供应站,为过往部队和演训部队提供优质的热食保障。出台三界地区支训工作意见,建立健全全域拥军支前协调机制,加紧实现平时支训能力向战时支前能力转化。突出三界训练基地演训保障,建立区域拥军支训协调机制,实现市本级、三县(市、区)、五乡镇拥军支训联动。拥军支前工作经验2次被东部战区转发,我市代表安徽省在东部战区拥军支前军地联席会议上作经验介绍,获东部战区主要领导高度肯定。
戮力加强荣誉激励。着力完善荣誉激励体系,入伍高标准欢送,服役高力度奖励,退伍高规格欢迎,家庭高质量优待,持续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出台《对获得功勋荣誉表彰现役军人及军队文职人员奖励的实施办法》,对平时、战时获得功勋荣誉表彰军队人员给予2000元—100万元的奖励,事迹纳入地方志和市县乡村四级光荣榜、光荣墙,发放奖励金约1302万元,分批次组织边海防官兵父母及当年立功受奖官兵父母短期疗养,激发官兵练兵备战的光荣感、自豪感。
聚焦急难愁盼
立体化铸牢坚强后盾
“子女入学、家属安置是官兵的‘心头事’,咱们要当成自家的事来办。”今年,我市拿出部分事业单位岗位专门定向招聘驻滁部队随军家属,积极创新双拥新举措。在官兵最为关注的“三后”问题上,拓渠道、提力度、抓保障,让军人后方无忧、备受尊崇,让官兵心无旁骛投身强军实践,进一步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
致力解决“三后”问题。117名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公务员岗位,579名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排全额事业编和优质国企岗位。中小学16个岗位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开发6870个专项岗位、安排上岗5530名退役军人。出台支持退役军人军属就业创业金融服务若干措施,组织120场次“戎创皖东”专场招聘,达成就业意向2943人。事业编专岗定向招聘4名随军家属,安排75名随军家属工作随调和未就业随军家属安置,发放未就业随军家属补助311.4万元。推出“拥军贷”“军誉贷”等军人军属专属金融产品,发放贷款2.47亿元。坚持不分学区、自由择校的做法,安排582名军人子女进最优质学校。
致力帮扶家庭困难。市县两级财政注资1000万元成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另设“亭满意”崇军关爱基金,对困难军人家属和退役军人进行帮扶。每年开展“爱心送进光荣门”和“地方百支部帮扶地方百户困难军人家庭”活动,发动社会力量捐款150余万元,地方百个支部拿出120万元,对困难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家庭进行救助。与9家私立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对军人家属和其他优抚对象免收挂号费、就诊费,医疗费用医保报销后再减免5%—30%,为入伍新兵父母购买医疗补充保险,关爱生活特别困难的军人家庭独居老人,建立12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帮助军人军属解决涉法涉诉问题。
致力尊重尊崇赋能。为现役军人父母、配偶、子女办理军属证和公交拥军卡,与所有现役军人、退役军人一同享受免费乘坐公共交通、游览景点的优待,市县两级财政交通补贴共300余万元。我市“0001”号军属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接收并永久收藏。财政出资400余万元、每年补贴近40万元,开通3条“公交拥军专线”,供偏远地区官兵和演训官兵免费乘坐。加强基层拥军力度,出台《进一步加强村(社区)拥军优属工作的意见》,强化双拥示范村(社区)建设,夯实基层双拥工作。加大社会化拥军力度,在“两新组织”中开展的“三亮一比”(亮项目、亮服务、亮承诺、比成效)拥军优属活动,已动员1500余家企业、商超等开发拥军项目,51家酒店设立军人军属免费入住的“军人驿站”,建成“戎耀亭城”拥军崇军服务手机APP,形成全民拥军的浓厚氛围。
聚焦根本宗旨
宽领域为民造福兴利
滁州大地双拥历久弥新。在这里,人民把军人当亲人,以真心真情对待子弟兵;在这里,官兵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成第二故乡。在这里,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携手并肩,驻军部队始终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作为,办成了许多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的好事实事。
支持乡村振兴责无旁贷。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对19个脱贫村帮带产业项目、帮建基础设施、帮扶产业升级。驻军和演训部队采购乡村振兴农产品,推动脱贫村加快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
承担急难险重冲锋在前。建立健全各类方案预案,出动官兵1.4万人次、车辆9000余台次,参加抗洪抢险、森林灭火、除冰扫雪、疫情防控、武装巡逻等任务,安全转移受困群众1.7万余人,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倾情爱民助民鱼水情深。积极开展“爱心助学圆梦”活动,官兵捐资260余万元援建学校、帮扶家庭困难学生、为留守儿童购买书籍等;绿化荒山100多亩,建成“双拥林”和“八一林”800多亩;义务献血120万毫升。广泛开展爱老助老、学雷锋等活动,经常性组织官兵赴乡村、敬老院,组织清整卫生、义务巡诊、慰问老人等活动。
聚焦教育引领
全方位筑牢思想根基
双拥工作贵在坚持、难在经常,我市注重建阵地、抓教育、强思想,让双拥阵地建设规范化、国防教育常态化、日常宣传立体化,全方位引导广大军民传承红色基因、共筑精神长城,让“爱国拥军、爱民奉献”在滁州蔚然成风。
教育宣传融入群众生活。主流媒体设“双拥在线”和“滁州国防”专栏,投入500余万元建设三界军旅小镇,投入1000余万元打造9个市县两级双拥主题公园,建成11个双拥和红色主题展馆,党政机关办公楼均设固化双拥标语,建立“一村(社区)一站一栏+X”宣传模式,实现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全覆盖。
拓展多样式教育。推动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六进”活动。全市443所中小学建立兵校长、兵辅导员、兵教官制度,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开展军地互学活动,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走进军营学习解放军精神,组织军人军属参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感受全民拥军热情、激发练兵动力。
推进多层次全民教育。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滁州市“旗帜引领 同心筑梦”双拥杯书画摄影征集巡展、“我为滁州双拥建言献策”、文艺作品创作汇演等活动,举办“最美拥军人物(集体)”“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兵妈妈”“最美军嫂”“最美军娃”评选及宣传发布仪式,滁州双拥宣传品牌效应突显。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也是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的迎检之年。新的征程,滁州市将继续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坚持把双拥工作放到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不断深化军政军民团结,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谱写军地军民团结奋斗、共创民族复兴伟业的辉煌篇章。
做好新兵入伍军供保障
退役军人和军属专场招聘会
立功喜报送到家
驻滁部队官兵积极投身滁河防汛工作
退役军人、军属和其他优抚对象免费乘坐市内交通工具
双拥在线
开展“五美”人物表彰仪式
双拥主题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