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张 瑜
八月的来安县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荷花映日,莲叶田田。千亩池杉组成的水上森林内,白鹭翔集,鱼鸟嬉戏。这片位于皖苏交界处池杉湖湿地公园湿地边界线总长5.7公里,与六合区交界4.7公里。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协主席调研组调研这里后,称之为“一体化合作的靓丽名片和生动实践”。
近年来,来安县坚持保护优先,深化跨界协作,通过持续推进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基础建设和景观打造,将昔日地势低洼、水患丛生的皖苏省际毗邻区黄大圩改造成如今游客流连的胜景奇观和万鸟安居“家园天堂”,走出一条“护林护湿和护鱼护鸟并举、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共赢”的和谐发展之路,为长江沿岸圩区湿地修复、保护以及合理利用作出了典型示范。
基础共营共建 注重机制建设
建立皖苏两省跨界沟通协调机制,打破与南京市六合区区域和行政壁垒,一体探索省际毗邻区生态保护和开发新路径。2019年6月,来安县、六合区两地政府与企业共同签订了“构建跨界合作共同体协议”,从规划目标、基础设施、生态共保、文化交流、利益共享等12个方面全面合作,打造责任、建设、生态、利益共同体,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2019年以来,共协商解决问题27个。主动加强与六合区沟通协商,凝聚“湿地共建、生态共享”共识,将湿地作为一个整体版块打造。两地结合苏皖两省打造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要求,共同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在公园皖苏两侧新建生态停车场3处、旅游厕所3个,改扩建道路9公里,建成游客接待中心、综合科普馆、研学基地、鸟类观测中心等设施,总投资7005万元的池杉湖公路桥于2022年1月建成通车,实现皖苏两省车辆一站抵达。目前,园区游客接待能力已提升至每年12万人次。
环境共护共保 注重双向发力
携手南京六合,科学调配皖苏两地资源,推动渠道清扩,通过修建过水涵闸,将池杉湖核心区“护城河”、园区千亩荷塘、园外滁河支流向阳河连接贯通,畅通湿地水系内外双循环,并利用莲藕等生物净化水质,解决落叶和鸟粪导致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同时,分别在景区皖苏两界设置警务室,组织开展“延伸一公里”跨界巡逻,打击盗猎盗伐行为。2020年至今,园区克服疫情影响,在营收下降的不利形势下稳定投入,确保了生态保护规格和标准不降。跨省协作保护池杉湖湿地相关做法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肯定,并作为生态保护典型于2017年8月被中央电视台《绿色中国》栏目专题报道。来安县积极申报省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在湿地建设、土地承包、制度保障、政策补贴、项目申报等方面投入近5亿元,修建完善园区主干道5.7公里,建设池杉湖大桥解决长期只能从江苏绕道入园的窘境,为保护生态,投资1.4亿元的池杉湖园外配套工程一期已投入建设。六合区帮助园区流转土地3600亩,建设池杉湖湿地生态隔离带、净污拦截带,修建金庄大道、园区停车场,连通南京西部干线,将池杉湖并入南京核心旅游线路。
文化共享共荣 注重合作共赢
近五年来,两地共同在池杉湖举办中国荷花展和观鸟周,共建生态智能监控保护网络,共建两地治安调解协作委员会,举办各类论坛、文化交流38次,组织两地10个高校院所组建科研技术联盟,为池杉湖生态保护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2018年两地还共同主办了“池杉湖杯”2018国际自然与风光摄影大赛颁奖典礼和中国鸟网2018年会,成为2021年中国农民歌会实景分会场,成功创建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池杉湖生态保护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以莲藕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带动园区就业、土地流转、农家乐等发展,解决园区周边130多户村民就业增收问题,实现人均增收4万元以上。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皖苏两地青少年,开办户外讲堂、自然课堂,不断加强跨省文化交流,成功申报滁州市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