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很有意义,不仅拓宽小朋友们的认知视野,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希望社区多组织。”一位家长由衷感慨。近日,在中新苏滁高新区邻里中心,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地聆听志愿者讲解,细心观察,体验“视觉暂留”“声悬浮”“超声波测距”等模型,感受科学魅力。
暑期以来,除了科普宣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活动“遍地开花”。为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近年来,滁州市大力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结合”育人网络,抓住假期契机,年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1200余场,让广大未成年人走出家门,学知识、长本领、开眼界,乐享暑假时光。
丰富形式,满足不同需求
围绕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各地通过各类沉浸式、互动式活动,打造丰富暑期生活“大餐”。为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国防教育,滁州市直机关工委、南谯区应急管理局等开展“‘红领巾’进军营 国防教育‘零距离’”实践活动,孩子们观看军旅纪录片,学站军姿、行军礼、整队、出操、训练表演,受益匪浅。
让历史画面、战斗场景通过声、像呈现,寓教于乐润童心。琅琊区凤凰社区的孩子们认真观看《小兵张嘎》电影,被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折服,深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手绘“童心向党 强国有我”主题帆布袋、诵读《长征》等红色经典诗词……“七一”期间,滁州经开区花都路社区邀请滁州学院历史系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 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孩子们在乐中学、学中乐。
创新载体,搭建多元平台
各地积极探索整合资源,“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营造良好环境。琅琊区文化馆暑期少儿研学课如期开课,开设书法、剪纸、蓝晒、宫灯、包香囊、撂石锁、榫卯桌椅、干花团扇、酥糖制作等10余个研学课程,前来参观学习的学生络绎不绝。
“今天我认识了解了‘流星赶月’,看完表演,我很震撼、激动,我们要做家乡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学生高兴地说。在明光市石坝镇津里村省级非遗“流星赶月”传习基地,传承人谭建指导学生学习“流星赶月”表演技巧,带他们参观“流星赶月”非遗基地。
来安县水口镇各村农家书屋面向少年儿童开放,充实阅读书籍,组织党员干部做课外“老师”,孩子们结伴在农家书屋尽情阅读,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各地乡村学校少年宫暑期“不打烊”,绘画、乒乓球等活动精彩纷呈,深受孩子们欢迎。
紧扣重点,推动走深走实
与群众需求相结合,各地用心用情助力解决“急、难、愁、盼”。暑期双职工家庭、外来务工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看护问题是群众的操心事,团市委、琅琊区龙池社区等联合开展2023年“红领巾学堂”暑期爱心托管班,开设少先队课程、文体等18门丰富多彩的课程,邀请专业老师前来授课辅导。
安全无小事。以社区为纽带,发挥社会组织、政府部门力量,各地组织专业志愿者开展儿童关爱服务活动。“通过讲解防溺水知识,让小朋友们认识到溺水的风险和危害,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严防溺水、安全第一’的意识。”滁州市青志协救援队志愿者通过案例分享、理论教学及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孩子们知危险、会避险。
琅琊区凤凰湖社区、市交警支队等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活动,通过播放交通安全宣传片、交通知识问答等方式,让孩子们养成过马路“一站二看三通过”、乘车使用安全带或佩戴安全头盔等交通安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