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十五部分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定远县着力破解教育管理难、服务保障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探索建立“333”工作法,有效实现流动党员“管得住、管得活、管得好”,确保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流动党员安家有为。
“三举措”构建摸底排查责任网,确保流动党员“不失联”。推动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化,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健全网格。在全县25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点,配有支部委员或党小组组长的联络员,依托党员干部、老党员、网格员等群体力量,构建全域信息“一张网”,动态调整6000余名流动党员信息台账,整体实现“一村一表、一镇一册、一县一库”。定期排查。每半年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单位,通过党统系统查询、电话微信联系等方式开展基本信息排查,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做到外出时间、流向地址、从事职业、联系方式、党费收缴、参加活动“六个清楚”。采取党支部核查与流动党员报告相结合方式,逐一理顺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做好组织关系转接工作。跟踪提醒。由党支部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返乡时进行核验。针对工作变化频繁的外出务工流动党员,安排表现优秀的在家年轻党员,“一对一”结对联系,对现未及时交纳党费或不经常参与组织生活的流动党员,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提醒教育,督促整改落实。
“三机制”实施教育管理组合拳,确保责任压实“不缺位”。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强化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线上+线下教育机制。通过微信群、先锋定远等平台,集中开展“微信推学”,组织“线上微课堂”互动交流活动,及时宣传党的政策理论。组织流动党员在春节、“十一”等重要节假日,采取读书沙龙、党课分享等形式,做好流动党员集中教育管理。推行“季度走访、节日问候、年终座谈”制度,了解工作、生活信息,加大日常关心力度。流入地与流出地共管机制。按照流出必报告、流入必报到、每年必汇报、返回必查验的“四必”原则,打通双向管理壁垒,鼓励流动党员参与到流入地经济发展、文明创建等具体事务中,消除流动党员距离感,与太仓市、丹阳市等5个流动党员集中地联合共管,建立职责共担、信息共享、阵地共建机制,实现从“流入”变“融入”。“1+N”清单化服务机制。“1”是组织关系转接提醒回访机制,应转尽转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及时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N”是选派党建指导员、保障工作经费、开展党员承诺践诺等共性机制,建立完善管理服务责任体系,推动流动党员有序有为。
“三工程”筑牢乡土感情连接桥,确保作用发挥“不缺失”。打好乡土感情牌,发挥桥梁连接线作用,实施“三大工程”,激励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实施“安家定心”工程,积极依托驻外办事处、行业协会等机构,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组织,助力流动党员安好“家”、定好“心”,共建立流动党组织10个,定远县驻太仓流动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实施“回家放心”工程,深挖细掘流动党员资源和潜能,充分释放流动党员“双招双引”力量,持续擦亮“亭满意·定放心”营商环境品牌,让流动党员安心投资兴业,变“流量”为“留量”。近年来吸引了20余名企业家回乡创业,提供招商线索134条,落地项目14个,总投资达18亿元。实施“归家顺心”工程,持续细化信用贷款、技能培训等帮扶措施,定期向流动党员发布就业信息、“双招双引”政策,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流动党员,及时纳入村后备力量培养。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上门”招聘活动12场次,100余名在外党员回乡就业,18名能人党员回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张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