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再往前走就是居民区了,我们村早在2019年就被评为安徽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村里有自己的保洁队伍,还建有污水处理厂呢!”凤阳县黄湾乡老鹳村村民杨艳红指着前方自豪地说道。
人居环境整治,旨在民生福祉。黄湾乡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淮干工程、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作相结合,摸排汇总“清、拆、建、管”四本台账。2022年完成200户改厕新建任务,打造了2个人居环境重点整治示范点和7个人居环境整治一般示范点,确保乡村“高颜值”留得住。
近年来,黄湾乡建立“环长制”,以淮河、花园湖为依托打好邻水“生态牌”,大力整治天然水域、湖泊生态环境。为保障花园湖水质提升和湿地经济发展,2019年完成境内花园湖围网拆除工作;启动黄湾社区安置点污水提升泵站建设,铺设污水管网2800米。按照“一河一策”的管理保护方案;建立“河长制”,乡、村7名河长,实施常态化巡河巡湖,力保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优,目前乡镇全域处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花园湖湿地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此外,践行“林长制”,围绕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目标,开展“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2019年该乡被评为“省级森林城镇”,部分村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庄”,天蓝、地绿、水净、气新已成小镇常态。
“这是我种的‘美都’,皮薄、糖度高,很受欢迎。我承包的大棚占地90亩左右,西瓜亩产量7000一9000斤,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去除成本每亩利润约5000元。此外,大棚里还种有火龙果、甜瓜等新鲜果蔬,也是一笔收入。”种植户赵玉壮乐呵呵地说。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黄湾乡充分发挥沿淮多临水、多沙质土地的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导,坚持发展土地流转和“企业+农户”结合的路子,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同时,利用治淮工程发展红利,结合“蓝色走淮河”旅游板块和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将特色农业同旅游产业相结合,帮助群众实现就业、创业。2022年,黄湾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377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此外,通过“一卡通”发放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等涉农资金2345.98万元,“产业+政策”的实施,群众实现增产增收。
乡村美景入画来,幸福生活踏歌至。“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三农’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地位,整合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滨河小镇’,擦亮乡村振兴底色。”该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说。 (葛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