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委党校 余道年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为我们深入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部权威教材。这部选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为开卷篇,在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三个务必”的伟大号召,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的其他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了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从革命年代的“两个务必”到新时代的“三个务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蕴,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历史清醒、历史主动和历史担当,其中“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词频不断增加的“斗争”。“斗争”一词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中分别出现了91次、247次,总共338次。而作为关键词,在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均出现了4次,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中则分别出现了23次、22次。从党的十七大到二十大,关键词词频变化一个突出特点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斗争”一词高频出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层面”首次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其中一个内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十个坚持”系统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长期实践积累形成的宝贵经验,“坚持敢于斗争”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四专题“坚持敢于斗争”首次“单独为题”,第一卷和第二卷为“段”,第三卷为“篇”,第四卷为“题”。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三个务必”之一,同时“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首次被写入党章。
展现历史主动的“斗争”。《习近平著作选读》中多处提及要进行“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一部“斗争”史。革命年代,杨靖宇“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陈延年“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和平时期,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黄文秀“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中国共产党人都能始终保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风骨和气节,沿着正确历史方向勇毅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乘势而上、砥砺前行,时刻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
开创全新局面的“斗争”。《习近平著作选读》中“斗争”一词高频出现、贯彻始终,涉及诸多领域的方方面面。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必然要面临伟大斗争、必然要呼唤伟大斗争。新时代需要进行斗争的领域十分广泛,如反腐败斗争、反分裂斗争、扫黑除恶斗争、战胜重大自然灾害和流行疾病斗争、反霸权主义斗争、国防安全斗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要求新时代必须要做到科学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要求领导干部加强斗争历练、讲求斗争艺术、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1880年,一位美国记者采访马克思时问:“人生的最高法则是什么?”老年马克思的回答是:“斗争!”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精神底色,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斗争实践是对马克思斗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