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6日
第A06版:专 版

牢牢把握“六个坚持”的三种意蕴

琅琊区委党校 付文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对这6条,要在学习贯彻中认真领会,从而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习近平著作选读》正是“六个坚持”淋漓尽致的展现。通过对此著作的学习,弄清楚“六个坚持”的三重意蕴,即是弄清了其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也就牢牢把握了“六个坚持”的实践指向。

一、从历史发展的脉络看,“六个坚持”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史的“十大经验”,“六个坚持”正是对“十大经验”的高度凝练。

人民至上和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和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干革命、搞建设为的就是这个目的。这也是百年党史的成功经验。

自信自立和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气度。邓小平说:“中国人有自信心,自卑没有出路。过去自卑了一个多世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起来了”。时代在发展,创新也不能停步。必须清楚守正才不迷失方向,“十大经验”中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就是守正。

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正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百年。解决问题必须树立系统观念,如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论持久战》等著作就是运用了系统观念,才指导中国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二、从理论发展的规律看,“六个坚持”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继承发展

人民至上和胸怀天下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论的坚守和发展。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未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将会成为自己与社会结合的主人。

自信自立和守正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化和升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的认识就是求得主观和客观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自信体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自立需要具备客观物质性。自信自立需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物质性的统一。守正中的“正”是正道,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即规律性,规律具有客观性。创新中的“新”是指事物的不断运动,需要主观的变化。守正创新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把握和运用。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问题导向是实践的前置条件;实践是问题导向的逻辑归属。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三、从现实发展的需要看,“六个坚持”是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人民至上和胸怀天下是方向引领。实现伟大目标必须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潮流,回应各国人民关切。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自信自立和守正创新是科学态度。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和“四个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是方法指导。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都是推动工作的发力点。考虑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要善于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为解决问题提供方法指导。

2023-06-16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4679.html 1 3 牢牢把握“六个坚持”的三种意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