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少广
我居住的小区很大,种着许多树木,其中就有几棵高大的槐树,4月末便是槐花盛开的季节,一树树柔绿纤薄的叶片,簇拥着一簇簇洁白的花束,似串串珍珠在风中摇曳,没有人再来打槐花了,槐花之香,氤氲缭绕,给人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触。
儿时,我生活在安徽北方的一个小城淮北,山坡上种着好多槐树。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记得槐花盛开的时候,那些淘气的孩子,不惜冒着被槐刺扎伤的危险,攀上树去先捋下一团往嘴里塞,狼吞虎咽,站在树下的孩子则哭着喊着让我们给他们撅下几枝,扔下来,好让他们解解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味蕾深处是故乡。除了槐花饺子、槐花丸子、槐花饼、槐花糕等,母亲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槐花的原味,最常见的美食就是将槐花洗净入盆,拌适量面粉,撒上盐,菜油和匀,上竹笼蒸,槐花的清香被充分蒸发出来,挤出笼隙,趁热按各人口味,滴上两滴香油、或拌上点青椒蒜泥,叫人有点“爱不释口”。
结婚后,一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亲朋好友就会送给我们许多槐花,那时,菜市也有许多卖槐花的,当医生的妻子对我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槐实气味苦,无毒,久服明目益气令脑满,发不白而长生。”槐花晒干了,可以入药,对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等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除了槐花、榆钱,春秋季节还是野菜最丰富、最鲜润的时节,既能在菜市场买到,也可以到郊外自己采摘,如水芹菜、野荠菜、豌豆苗,还有满地爬的马齿苋等,蒸,最能还原野菜本真的香。过去蒸菜面多面少,火大火小等,口味千差万别,蒸制得恰到好处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活。母亲去世已经20多年了,随着年岁上涨,回不去的旧时光,我却常常怀念小的时候,我们正处在长身体的贫穷年代,母亲为我们做的具有菜的味觉和主食果腹充饥双重功效的蒸菜,鲜香可口,余味无穷。记得汪曾祺先生在《人间滋味》中写道:中国的许多菜品,所用原料本不起眼,但经过一番“讲究”,便成了人间至味。
如今,城市到处都有美食一条街,各种新奇食物层出不穷,由于加入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或调味品,以至于最终忘记了食物原有的本味。科学的饮食,就是好好爱自己,赋予食物美味的永远是亲人,食物的温度和无以言表的味道,又何尝不是源于生活中的人情冷暖、五味杂陈。我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来到省城工作后,近10多年来,当医生的妻子利用微波炉制作的各种蒸菜,不仅操作简便、速成,随时都可以吃,随着蒸菜技艺不断地改进,使我们一家人对蒸菜都情有独钟。
除了野菜,日常生活中芹菜叶、莴笋叶等以前大多弃之,妻子则蒸而食之,芹菜、莴苣特有的扑鼻的香,因为是裹上干面粉蒸的,所以又有了面粉的弹性、韧劲以及麦香,有点脆,有点糯,微微地带点苦,又有点回甘的甜,吃的时候再加上从超市买来的各式各样的调料,或自己调制的酱料、蒜泥等,吃在嘴里更是甜酸苦辣咸,齿颊留香,本该废弃的菜叶,被创制出如此美味,润肠、利尿,既环保,又健康,还省钱……对于土豆、萝卜尤其是茄子,炒、煎由于用油较多很不利于健康,切成细条拌上面粉蒸食,也是很好的选择。
当人们为了口福而食不厌精的时候,肚子里油水不足的少了,血压、血脂、血糖等超标的多了,吃喝不是问题了,吃啥却成了大问题。吃得太好了还要减肥、降脂,过去为了充饥而不得不吃的野菜,却成了舌尖上的香饽饽,味蕾之味,无不有其特定之“道”,有了特色才能成为味道。舌尖上的蒸菜,一物一品,一物一性,可以按需调整,这是踏踏实实、有着烟火气能握在手中的日子,既愉悦了家人,又保障了健康。古人说,大味必淡,这味,是食物的味,于人有益的味,一家一世界,一味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