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赵秋宁
李树仁是凤阳县大庙镇薛李小学退休教师,他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2012年退休后,连续10多年向村民义务传授非遗钱杆子技艺,免费送给村民200多根钱杆子,价值4000多元;自2017年起,每年春节义务为村民写春联,共免费送出对联和“福”字1万余个;还主动承担编修本村大事记任务,写了几万字的手稿,完成了自1949年至2021年村史编写工作,并热心帮助村里调解邻里矛盾,解决村民的“烦心事”。
发挥余热乐助人。李树仁是个多才多艺的老师,除了书教得好,还会钱杆子舞,书法技艺也比较精湛。钱杆子舞(俗称打钱杆子)流传于淮河流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3月,他成为凤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退休后,他看到广场舞在农村越来越受到群众喜爱,就萌生了教钱杆子舞的念头。他自费订购了几十个钱杆子,送给村民,再手把手教他们。一段时间后,20多位村民就学会了钱杆子舞。每到晚上,村民们聚在一起,随着欢快的音乐,蹦蹦跳跳击打钱杆子,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友谊。
后来,李树仁又到县城鼓楼广场和市民广场,免费教广大市民打钱杆子。遇到家庭贫困的村民,他就免费送给他们钱杆子,几年时间共送出200多根,价值4000多元。妻子埋怨他:“你花时间教别人打钱杆子我不反对,但是不应该再花自家钱送钱杆子。”他笑笑说:“能让大家开开心心,这点钱算什么。”
他从姿势、动作、舞蹈技巧等方面,耐心地教每一个学员。很快,一批又一批的学员学会了打钱杆子,几年时间共教会2000多名市民。随着知名度的扩大,他还受邀到本县其他乡镇和蚌埠市等周边地区指导、培训打钱杆子,让这项非遗不断发扬光大。
2017年起,他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每年春节为群众义务写春联。他自费买来几百张红纸和几十瓶墨汁,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和“福”字,写好后送到村委会,再分发给村民。为此,他每年都要花费1000多元纸墨钱。
编修村史乐奉献。2021年7月,李树仁所在的薛李村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需要在2周内完成编修1949年至2021年村史大事记。村委会想到李树仁文笔好,对本村的事情也比较熟悉,就请他来写。他二话没说,就把这项任务接过来。
他理清思路,拟了一份大纲,然后逐一登门拜访本村老党员,搜集村里几十年来发生的一些大事。遇到疑问或者不清楚的地方,他就把村里相关人员聚集起来,共同回忆,一一记录。
为了赶时间,李树仁白天走访,晚上写稿,经常写到凌晨两三点钟。他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两周内完成了几万字的村史手稿,交给村里最终定稿。从那以后,他养成了记录村史的习惯,每当村里有大事件发生,他都一一记录在册。
邻里矛盾乐调解。教书多年,他在当地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村里从老到小,很多人都是他的学生,加上他为人处理公平公正,村民对他比较信任,谁家有矛盾都愿意让他“主持公道”。
2021年,李中村民组的李某昌和李某深两户人家因为土地纠纷闹起来,谁都不让,差点抄家伙打起来。李树仁知道后,主动上门做工作,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化解了两家的矛盾。
还有一年,村里两家因为沟梗栽树问题,闹到村里,村里没法解决,又找到派出所,派出所也没有协调好。村委会就想到李树仁与两家关系都比较好,就请他出面调解。李树仁多次上门劝说、沟通,终于化解了两家的恩怨。两家人为了感谢李树仁,特地带着礼物,登门道谢,被他婉言谢绝。
“70多岁还能为大家做事,这是我最高兴的事。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做下去。”李树仁决定,今后将用实际行动在助人的道路上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