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标 于晓曼 宣涤丽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培养未成年人健康心理、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滁州市教育体育局(以下简称“市教体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切入点,全力打造符合未成年人特点需求、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用心用情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竞走毛毛虫游戏
激情动力绳
挑战龙卷风
滁州中学2022届学生18岁成人仪式
托起我恩师
阵地“强”起来
整合资源优势 擦亮心育品牌
沙盘游戏、击打宣泄人、听音乐、借阅心理书籍……走进滁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雪绒花”心晴驿站,学生们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宣泄情绪、放松心情和疏解压力,感受到心灵的疗愈。“这里就像一个‘心灵氧吧’,来的时候不管是压力大,心情沮丧还是有其他坏情绪,每次从这里出去的时候心情好了,又有了满满的动力。”学生们的喜爱和评价,是对“雪绒花”心晴驿站最直接的肯定。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市教体局的重点工作,该局依托“雪绒花”心晴驿站,为全市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辅导及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不仅如此,还开通了“雪绒花”心灵热线,共受理电话咨询2182人次。联通市、县、校三级心理健康服务点近500个,覆盖全市50万未成年人家庭。2020年,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被全国妇联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命名为“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老师,落叶画太有意思了,我好喜欢我的作品,我能把我的作品拍下来吗?我下次还能再来参加吗?”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是“主阵地”。在定远县第三中学,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活动,该校结合校内植物种类比较多的特色,将生命教育课程融入劳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用落叶、落花、植物种子进行落叶画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让他们思考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在滁州中学,基于“发展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确立了学校、教师、学生三层目标体系和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三层目标体系,目前生涯课程采用主题单元设计的原理来统筹内容,分为五个篇章共12个主题。
截至目前,全市各中小学均已完善心育专业服务、课程管理、主题活动等体系,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并通过心理社团、宣传栏、校园广播、网络等媒介,面向全体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据统计,全市共开设心理讲座和微课5000多节次,心理主题活动达8000场次,受益师生逾40万人次。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市教体局以共融、共建、共进、共享为工作目标,形成了有地方特色在安徽省较早的常态化家庭教育公益品牌“皖东父母大课堂”,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进学校、进社区开展线上线下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报告2600多场,惠及全市200多个乡镇、学校和社区,受益家庭30多万个,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队伍“优”起来
汇聚各方力量 共同守护成长
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在琅琊区,有这样一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绘画,让其“画”解情绪,她是滁州市第一小学的童老师,同时也是琅琊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心理志愿者。作为儿童画指导教师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她主动抽出时间,利用课后服务给孩子们进行绘画心理疏导,根据学生们的日常表现,定好绘画主题,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事实上,要想打开一扇“心门”,每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力量都不容忽视。金老师是来安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老师每年走进来安县的中小学展开专题讲座,一方面倾听老师们在辅导学生方面遇到的难题和心声,另一方面也为老师们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指导。
赢得未成年人,就是赢得了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人才队伍培养是当务之急。市教体局面向全市1325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部分班主任进行分层分级的专业提升培训,开展线上培训213场次,培训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4万多人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率、心理咨询(辅导)室配备率均达到10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在配齐师资的同时,还要确保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市教体局还通过整合卫生和社会心理团体等行业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于2018年成立了市本级“525心灵使者”心理志愿者服务队和各县(市、区)心理志愿者服务队,现有心理志愿者861人。累计接待学生和家长咨询1.45万人次,处理网络咨询1000多个。开展各类心理志愿服务活动221场次,服务人群6万多人次,服务时长1.3万个小时。开展志愿者业务督导和团体心理成长小组培训46次,培训人数258人次。该志愿服务队荣获2019年“滁州市第五批学雷锋示范点”称号,并入选滁州市2020年度“网络公益服务项目”。
形式“活”起来
涵养美好心灵 培养时代新人
近期,琅琊实验学校的何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我的青春有温度——探索我的社会支持系统”的课程,何老师围绕“寻找身边的TA”开展,引导同学们探索属于自己社会支持资源,让同学们学会彼此滋养,做一个温暖的人。
除了典型教育形式,用“趣味”与学生“谈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思路。凤阳县西华路小学组织六年级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户外素质拓展活动,通过“动力绳圈”“陆地龙舟”等大型游戏活动,让孩子们释放压力,增强自信,开发自我潜能;滁州市实验小学600余名师生参加了“梦想起航·一起向未来”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异掌同声”“筑心搭桥”“竞走毛毛虫”等游戏活动,帮助同学们学会团队合作……
这些都是滁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最为典型且实践的一课。市教体局积极指导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通过主题性、创新性、实践性强的各类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截至目前,共开展以“梦想起航·一起向未来”“阳光成长·心育未来”等主题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700多场,40多万名学生参与;开展“525心理活动月”说心语、传心愿、暖心抱、敞心扉、谈心得、成人礼、毕业典礼等主题活动1120场次,43万名中小学(幼儿)参加。
上初三的玲玲,家人视她为掌上明珠般地疼爱,但是她根本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常常一个人发呆,有明显的抑郁倾向。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后,经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长达6次的心理辅导,原本打算放弃学业的玲玲,却考取了一个很不错的高中,并成为了班干部。
不仅仅是玲玲,滁州市某中学一位学生沉迷游戏,家长焦急万分。正当这位家长束手无策之际,这位家长认识了学校的心理老师张老师。在张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一个月后,家长打来电话:“孩子变化很大,已从游戏中挣脱出来。”
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全椒县双胞胎兄弟小豪、小祥,曾经是留守儿童,成绩不太好,没有自信,但还是有一个体育梦。在经过全椒县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心理疏导后,能够很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
如何把工作做到未成年人的心坎上?市教体局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内容鲜活、方法灵活、载体用活,开展“阳光成长进校园”240次,受益学生15.6万多人次;开展“家庭教育进学校”554场次,受益家长10.6万多人次;开展“心理培训进基层”线上线下培训113次,培训教师4800人次。
除此之外,市教体局注重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发放“心理健康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心理健康小贴士”等宣传材料18.2万余件。录制《心理开学第一课》,组织全市中小学学生线上近43万人次收看。通过微信公众号、美篇等载体推送心育知识、活动实录及新闻报道等推文2600多条,推送家庭教育知识《雪绒花心灵在线云之声》音频共307期和《点亮童心·科学护航》96期,收听家长达到21.1万余人次,引导全社会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和风抚心扉,细雨润无声。特色活动争奇斗艳、教育宣传亮点频现……一个多彩的健康成长乐园正在滁州形成,众多未成年人正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健康快乐成长。
健康“心”世界,亭城“育”未来。接下来,市教体局还将着力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断丰富“亭爱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内涵,密切家校合作,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向阳而生”,努力为未成年人全面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支教助学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施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