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5日
第A02版:要 闻

城市污水“重生”记

——探访全省首例“人工快渗”处理城市尾水小湖圩湿地生态修复项目

全媒体记者王 琼 张巧河 通讯员吴 晨

小满节气已至,全椒县襄河镇小湖圩湿地,水田湿地里鱼儿戏水,繁花掩映中蜻蜓飞舞。这里是全椒县最大的城市尾水提标工程——小湖圩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作为安徽省首例运用“人工快渗”工艺的项目,小湖圩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用小成本、智能化实现大价值、生态化,真正实现了让尾水变活水、让污水现清流。

走进小湖圩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跑了多年环保口的记者,第一感觉不像是走进污水处理厂,而是一个湿地公园。放眼望去,与滁河一级支流襄河隔着一道圩坝的是11个“人工快渗”池,长方形水池依次排开,池内管道密密匝匝,清水像喷泉般从孔口里喷出,渗入池内,蔚为壮观,又煞是有趣。

“项目自去年底开始运行以来,日均处理尾水3万吨,各项出水参数能够稳定达到设计要求,这项工艺在安徽省是首例。”项目负责人张军告诉记者,该项目主要是处理全椒城南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相比较传统湿地自净、化学处理等方式,“人工快渗”的优势是处理时间快、处理价格低、环境影响小,“后期运维服务费单价为0.34元/吨,价格低廉。”

据了解,这个项目采用“高密度沉淀+人工快渗”工艺,将该县城南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的尾水经提标工程和小湖圩湿地,提标至地表水三类后排入襄河,最终进入滁河。

“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的尾水相当于地表水标准中的劣V类,而经过处理后排出地表水三类,是和滁河现有水质标准相同的。”张军告诉记者,处理后排出的水,部分水体还会作为园林绿化景观、路面清扫等城市杂用水,进行二次利用,真正实现水循环、水重生。

小湖圩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紧邻襄河岸边,是城市污水管控的最后一道关口。提起建设这一工程的初衷,全椒县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贺明正告诉记者,主要是得益于苏皖两省跨省生态补偿机制。2018年,皖苏两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长江流域滁河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确定以滁河陈浅国控断面水质为考核断面。

“皖苏‘对赌’,表面上考核的是断面水质是否达标,实质上是两省共同守护水环境的决心和行动。”贺明正说,跨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全椒生态环境工作的开展,而该工程项目的大部分投资都来自于生态补偿资金。

近年来通过持续治理,陈浅国控断面年度水质连续五年稳定达标,滁河全椒段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县域生态水环境的改善,不但为未来城市再生资源利用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而且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水环境保护、水质量提升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贺明正表示。

2023-05-25 ——探访全省首例“人工快渗”处理城市尾水小湖圩湿地生态修复项目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2544.html 1 3 城市污水“重生”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