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天长市郑集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乡村治理难题,着力打造乡村服务圈、治理圈和生活圈,不断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筑牢堡垒,打造乡村“服务圈”。加强阵地建设,让村部真正成为集党群活动、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巡回服务、纠纷化解、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功能一体化的党建服务综合体。创新治理模式,推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全镇7个村(社区),划分成41个农村网格党小组,形成“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网格治理服务体系。发挥资源优势,将乡村辅警、司法、综治及社会志愿服务等力量融入网格,构建“党建引领、多网融合、一网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多措并举,构建乡村“治理圈”。建立“一站式矛盾联合调处”,形成衔接公安、民政、司法等多家职能部门的联合调处平台,以中心接单、随单派驻、分流转办、集中攻坚、跟踪问效等形式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链条解决。此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类主题群众说事室、品牌心理咨询室等平台阵地都在一体化联用中承担积极功能。积极实施“党群连心工程”,今年以来,开展镇领导包村联户“党群连心 服务联动”走访活动共计50余次。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镇党员干部围绕群众反映的困难,建立“收集整理、梳理分析、派单对接、结果反馈”闭环管理模式,切实把群众的每一件难事都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0余件。
改善村居,共享乡村“生活圈”。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引导各村(社区)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出台村规民约,并通过微信平台、文化墙、公开栏等载体传递给村民。整治村居环境,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化肥减量、村庄清洁“五大行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指导、镇村主责、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常态化乡村管护机制,明确管护资金来源,对垃圾治理和公共设施管护实行市场化运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签订管护合同,由镇、村定期监督考核,真正把村庄建设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丽宜居之地。 (管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