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7日
第A03版:副刊

故乡的土井

□管淑平

在我老家的西面有一片密密麻麻的荒山,芳草萋萋、树木茂盛,荒山脚边还有一口人工挖凿的老水井。水井并不是古寺古庙旁的那种带有幽邃灵气的青石砖块垒成的石井,而是地地道道的土井。泥土,是软糯的黄泥,据村里年老的人说,他们当时开挖这口井时费了不少功夫:锄头一挖,那些糯泥巴便牢牢地沾满了锄头、锄柄,以至于再将锄头从泥土里拽出来也同样费力。有时,锄头一动,周围的杂草和着泥土又很快地陷下去,将原本的位置填满。他们就这样克服了诸多困难,将老井一点点地挖凿了出来。

因为是农村,周围的环境也很清幽。荒山、密林、草木、花鸟,每一处风景都是原生态的模样,并不亚于古代的诗人笔尖那些灵动的意象。走在荒山密林,空气是清新的,人的内心也是敞亮的。水井边是一条条狭窄悠长的小路,那些墨绿色的水管如一张网似的,以水井为中心,向着四面八方的人家延伸开去。

我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一些城市和周边的农村已经用上了自来水。而我所在的村子比较落后,一直没用上自来水。于是,水井就默默承担着村子里所有人家的水量供给。不论是人们日常的生活用水,还是农耕时的灌溉用水,都来自于那口水井。

井水一般都是露天而来的雨水和山脉里潜藏着的地下水,色泽清亮,并没有受到什么污染。井水一年四季冰冰凉凉,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由于周围树木的层层遮挡,井水也是凉悠悠的,宛若一个天然的冰箱。那时,我们会把从农田里摘来的大西瓜,经过简要的一番清洗,然后放进篮子。再把篮子拿到井水旁,放置大半天。到傍晚,一家人在院儿里吃晚饭,再将西瓜捞出,就能吃到纯天然的“冰镇西瓜”了。由于是井水,西瓜的凉意也很均匀,并没有放置在冰箱里的那般寒气逼人。

在农村,最担心的就是雨季和旱季。雨季多水,水井里的水质,也会受到影响。雨量大时,山上的泥沙会顺着雨水滑落到井里,使得水色浑浊,村里人的饮水就成了问题。我家的水管就曾多次在下雨天被塞满了泥沙,接水的时候,要大半天才能等到清澈的水来。于是,人们便不得不等到天气晴朗的时候,又重新去修整水井。而旱季时,虽不用受泥沙之苦,但是会面临着缺水的情况。不仅仅是家庭用水,就连农作物的生长也同样会受到影响。

听村里开挖水井的老人讲,没有水井的时候,他们通常要去邻村找水、背水。蜿蜒曲折的山路,路上布满了杂草和石子,每一脚、每一步都得小心。找到水源时,他们通过一捆捆长长的胶管将有限的水资源又挨个儿地送往每家每户。有了这口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田的作物也得以保证。向我谈起这段艰苦岁月的时候,老人的眼眶里已泛着泪光,仿佛那段艰苦的日子仍在继续。

近几年家乡改革,我所在的村子也受到良好政策的恩惠。村民几乎全都搬到了新农村,我们家也不例外。新农村里,不仅每家每户都有自来水,而且水量、水质都有了很大的优化。其实,不仅仅是用水,在各方面,新农村也都要比以往生活的村落优越很多,白墙、青砖、水泥板的平房,胜过了农村漏雨灌风的土墙茅屋;交通便捷,出门即是宽敞的公路,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地经受走山路的苦楚;新农村里还有超市,日常生活基本都能满足。人们终于再也不用冒着风吹日晒去寻找水源,也再也不用面对雨天时水管里全是泥沙的窘迫情况了。

只不过,那些曾经吃苦受罪的记忆却渐渐清晰起来。我想,对于一个从原村落搬出来的人,心里的确还需要一个适应和缓冲的过程。因为,那段长长的艰苦岁月,教会了我们太多:不论是对生活的感恩,还是对困难的耐受,不论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还是对水资源的珍惜和节俭意识……都让我们以朴素的方式满心地热爱着生活。而故乡的土井,也和我们的亲人一样,有着我们诸多难以割舍的东西,它见证了我们太多的困苦,早已饱经沧桑。

2023-05-1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2034.html 1 3 故乡的土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