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和江淮分水岭区域,冷暖空气交汇频繁,是典型的水旱灾害多发地区。3月份以来,我市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全面开展水利工程白蚁等害堤动物隐患应急排查整治,将严重危及水库和堤防等水利工程安全问题纳入重点工作范围,及时采取灭治、消险等治理措施,妥善消除隐患,确保度汛安全。
以汛为令 守护安澜
5月8日,滁州市沙河集水库705米长主坝背水坡,“啄木鸟·白蚁克星”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对之前设置的300个白蚁诱饵站逐一检查。“这套系统是2018年放置的,经过多年跟踪排查,至今没有发现白蚁侵蚀大坝的情况。”市白蚁防治所所长刘向阳告诉记者。
对于市白蚁防治所工作人员来说,每年3至5月,也就是汛期来临前的几个月,他们最为忙碌。因为,这段时间是白蚁有翅成虫大量出飞期,也就是白蚁活动、繁殖的高峰期。而地处江淮之间的滁州,则是白蚁危害重灾区。
据统计,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库1000余座,多数堤坝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为土质坝。市白蚁防治所经过多年普查,已在450座水库土坝发现白蚁危害,占总库数42.9%。滁河堤防86公里,有蚁害19.7公里。内河堤总长267.4公里,有蚁害47.46公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蚁害较为严重的堤坝,每当主汛期高水位时,堤防、土坝极有可能出现漏水、掉天洞、塌方等险情。2020年,我市受台风影响产生强降雨,滁河流域堤防多处发生管涌、渗漏、塌方、滑坡等险情。市白蚁防治专家组通过全面调查,摸清全椒县81处险情、南谯区28处险情、来安县22处险情,80%左右是由白蚁危害引起。
险情就是命令,安全就是责任。2020年,我市对凤阳县40余座小型水库采取打孔注药和药物灌浆,2021年对三湾水库采取打孔注药,2022年对清流河南谯段采取化学防蚁阻隔层等防治技术,及时消除堤防、坝内白蚁隐患,保障水利工程有效运行。
为防患于未然,我市加强源头治理,将白蚁防治工作与水利工程建设同步设计、施工、验收,从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开始,白蚁防治所就采取跟踪服务。目前,已对50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滁河防洪治理工程、200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部分滁河支流堤防加固等工程,提供白蚁综合治理技术方案、综合治理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正在推广白蚁实时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技术应用,实行数字化白蚁防治。目前已在黄栗树水库、沙河集两座大型水库,结合除险加固工程,采用实时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技术。“白蚁一旦啃噬诱饵,手机APP即可自动报警。”刘向阳说。
记者了解到,经过综合治理服务过的水库堤坝,技术人员通过诱杀、挖巢、打孔注药、劈裂灌浆、监测控制等防治技术,效果十分明显。大部分水库、堤防白蚁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一起由于白蚁危害造成的安全事故。
白蚁防治 服务民生
“前两年,在附近挖出来一只蚁后,有这么大。”醉翁亭景区内千年欧梅树下,保安李朝忠伸出食指向记者比划道。记者了解到,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滁州市,拥有醉翁亭、千年欧梅、古梅亭等文化遗迹,但它们一度也受到白蚁侵害的严重威胁。
为此,市白蚁防治所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对全市古建筑进行白蚁危害全面普查。“从普查情况来看,我市重点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率在80%左右。”刘向阳说。在普查中,他们撰写重点文物古建筑等专题白蚁危害调查报告,为治理蚁害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积极申报醉翁亭、丰乐亭、吴棠故居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文物古建筑蚁害治理项目,编写施工方案并组织施工。该所先后开展醉翁亭景区古建筑蚁害治理项目、丰乐亭景区古建筑蚁害治理项目和吴棠故居古建筑蚁害治理项目。
“接连几天,孩子晚上学习时都能听到‘吱吱呀呀’的异响。后来发现‘小飞虫’,用杀虫剂喷,根本杀不完。”琅琊区琅琊东路老农行宿舍居民倪冰上网一查,发现家里闹了白蚁,遂拨打市长热线求助。市“啄木鸟·白蚁克星”志愿服务队很快上门,提供免费灭蚁服务。
“近期是白蚁活动高峰期,平均每天接到20多个市民求助。”市白蚁防治所副所长尹立志告诉记者。根据公开承诺,该所以最快速度组织技术人员上门检查、灭治。即便是节假日和中午、晚上休息时间,他们也会抽空上门。
城市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是市白蚁防治所重点工作之一,滁州城区新建房屋白蚁预防覆盖率已达100%。按照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施工程序,该所组织科现场勘察对接,编写施工方案,了解工程进度,随时做好施工准备,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营造良好白蚁防治环境。
记者了解到,我市现有一个市级白蚁防治所和七个县级白蚁防治所,分别隶属水利、建设等不同机构。市白蚁防治所充分发挥技术和管理优势,指导全市七个白蚁防治所开展工作,加强白蚁防治行业管理,规范行业行为,促进我市白蚁防治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