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7日
第A06版:专版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市委党校 孙信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加快乡村建设,打造美丽家园

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乡村污染治理,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修复,开展污染耕地治理,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建设田园生态系统。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生活设施,提高农村住房建设质量。重点加强乡村道路建设、自来水工程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重要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容村貌,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提供便利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

二、加快乡村发展,建设乐业乡村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要做大做强种养业,保证粮食安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园区作用,带动农民就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吸引现代经济发展要素回流,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兴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补短板、促发展,增加脱贫群众收入,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长效化帮扶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筑牢兜底保障网,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

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形成县乡村统筹发展,推进县域内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在县域内基本实现城乡一体的政策体系,逐步在县域内打破城乡的界限,把县域打造成连接工农、融合城乡的重要纽带。

三、加强乡村治理,构建和谐乡村

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各类乡村组织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建立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方法,推行乡村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

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统筹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式,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增加更多文化产品供给。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优化乡村治理结构。加强乡村治理效能,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深入挖掘、继承、创新、活化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移风易俗,营造乡村社会新风尚。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安宁。

2023-04-2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0907.html 1 3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