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7日
第A03版:言论

多一些“解剖麻雀”式调研

□唐剑锋

毛泽东不仅是人民的领袖,各级领导的楷模,更是调查研究的榜样。今天,我们搞调查研究,依然有必要学习毛泽东“解剖麻雀”的方法。“解剖麻雀”,最早出自1949年3月13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党委会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这是一种重要领导方法。

把调查研究比作“解剖麻雀”,使调查研究更具操作性。毛泽东指出:“要从个别问题深入,深入解剖一个麻雀,了解一处地方或一个问题”,“往后调查别处地方或别个问题,你就容易找到门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看看毛泽东是怎样“解剖麻雀”的。《寻乌调查》,是毛泽东1930年5月所作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的重要调研,内容包括寻乌县城人口的政治地位及成分情况、商业情况、旧有土地关系、剥削状况、土地斗争情况等,全文共五章,七万余字。内容翔实,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意义。在寻乌,毛泽东开了十多天调查会。参加调查会的人员从20多岁到60多岁,有杂货店主、职员、小商贩、县署钱粮兼征柜办事员、城郊乡苏维埃主席等不同职业。要了解寻乌全貌,参加调查会的人员不仅要有代表性,还要有全面性,才能了解寻乌群众的真实想法。

《寻乌调查》重点讲了“寻乌的商业”。里面所列各个行业的情况,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毛泽东说:“对于商业的内幕始终是门外汉的人,要决定对待商业资产阶级和争取城市贫民群众的策略,是非错不可的。”毛泽东认为到了寻乌,才有了这样的机会,“使我像小学生发蒙一样开始懂得一点城市商业情况”。对这次机会,毛泽东表示“不胜欢喜”,而且提请党内同志注意:“于研究农村问题之外还加以去研究城市问题,那更是有益的事了。”有一句话,叫作:“外行不能领导内行”;很多人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不懂并不没有影响作指示、发号施令。

毛泽东认为,必须先把基本情况调查研究透,把研究方法搞对头,“倘若走马看花,如某同志所谓‘到处只问一下子’,那便是一辈子也不能了解问题的深处。这种研究方法是显然不对的”。今天我们搞调查研究,就是要拿起“解剖麻雀”的手术刀,由表及里,把麻雀的“五脏”搞清楚,不当“门外汉”,做行家里手,避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错误。调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解剖麻雀”是精准调查研究的一种方式,能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麻雀”就在基层和一线。这是我们为什么强调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的原因;总有干部喜欢办公室调研,在书本上找、在图片里找、在影像中找、在别人描述的情景里面找,很明显,就是找到了“麻雀”,恐怕也没有代表性和可研究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纸上”调研是一些干部作风慵懒漂浮、不务实的表现,怕吃苦的心理作怪。基层群众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必然要在基层得到解决,不沉下身子“心入”基层,“麻雀”是不会主动飞到办公室来的。

“解剖麻雀”,最能检验作风实不实。不端正态度,放下架子,眼睛向下看,怎能“解剖麻雀”?“解剖麻雀”要静下心来,不怕吃苦,主动深入群众了解问题,在基层收集第一手材料。“解剖麻雀”要练就一双“找麻雀”的慧眼,“麻雀”在哪儿飞到哪儿:少一些“异想天开”,多一些“眼见为实”;少一些“走马观花”,多一些“按图索骥”;少一些“官架子”,多一些“小学生”心态。

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为我们作出了不做“外行”的榜样。他将“商业”细化为盐、杂货、油、豆等20余项,摸清了寻乌城的“底数”。今天,毛泽东的《寻乌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著作仍有现实意义,指明了“解剖麻雀”永远是调查研究最有效的方法。

2023-04-2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0877.html 1 3 多一些“解剖麻雀”式调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