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6日
第A06版:天长新闻

打好红色经济牌 带动群众促增收

史九永 魏学桐

“这几年纪念馆不断发展,龙岗的交通越来越方便,环境愈发整洁,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做了。”日前,在天长市铜城镇龙岗社区经营一家特色私房菜的戴女士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戴女士口中的纪念馆距她的餐馆只有60余米,原址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2006年由天长市通过中国革命老区项目争取文物保护资金将其扩建为占地3500平方米的抗大纪念馆。

事实上,这座让她生意越来越红火的纪念馆,只是天长市大力开发市内红色资源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依托红色景点和纪念设施串联起了周边的相关产业,打好了一出红色经济牌。

改造设施提升旅游体验

2020年,天长市委、市政府便颁布了“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相关文件,并且在三年间投资10.12亿元,以“抗大”现有红色旅游资源为基底,打造龙岗红色古镇文旅项目。

项目刚起步时,最先要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从纪念馆到天长市区开车要50余分钟,遇到雨雪天气,泥泞的乡间小路更难走。”戴女士说,地方政府为此大力投入基础设施改造,现在纪念馆门口就有公交站,可以直达乡镇和天长市区,极大地缩短了游客路程上的时间。

交通条件的改善只是吸引游客的基本条件,纪念馆内自部队借调的62式轻型坦克、歼6战斗机和122榴弹炮等“真家伙”,则是吸引各地游客的硬实力。“近几年滁州学院和巢湖学院等高校都曾联系过我们。”抗大纪念馆馆长陈健康对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记者说,截至去年,纪念馆年接待群众已超22万人次。

红色旅游带动村民致富

提到前来旅游的师生们,戴女士喜笑颜开。“巢湖学院有个老师带队,一次来了二十几个学生;滁州学院则是暑假时候来,一次六七个人,前后来了三批,已经是我家的回头客了!”戴女士说,因为前来体验红色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她家经营餐馆的年营业额从2020年的34万元,已经涨到了现在的90余万元。

纪念馆除了为戴女士这样的个体户增加了“实打实”的收入,还为社区周边提供了多种类的工作岗位。“我们纪念馆在职员工有9人,都来自龙岗本地。”陈健康介绍,目前纪念馆已为社区提供餐饮业相关岗位82个,零售业岗位121个,交通岗位12个。

因为红色旅游带动村民增收的作用凸显,抗大纪念馆先后获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安徽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等多项称号,真正做到以点带面、辐射周边。

英烈精神薪火相传

抗大八分校曾培养出2500余名军政干部,他们毕业后大多进驻淮南抗日根据地或入编新四军第二师,投入到包括1945年对日全面反攻阶段的各项战役中。那些在战役中牺牲的英烈们,如今就有一部分长眠在天长市烈士陵园。

3月26日,天长市蓝天救援队和市公安义警大队等民间社会公益机构组织近200名队员来到烈士陵园,开展了以清明祭英烈为主题的义务祭扫活动,并邀请天长市中国好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李宏祥义务讲解烈士事迹。

“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来到这里,包括烈属、工人和师生,他们来时或许怀抱着不同期待,但走时总能收获同样的感动。”李宏祥语速很慢,但字字铿锵,“我在讲解时每每遇到学生,都会叮嘱他们,一定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先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

“陵园中松柏环绕,纪念碑前聚集着各行各业的人。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响起,军人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将花篮敬献给长眠于此的烈士们。”前来陵园祭奠英烈的天长市城南小学学生褚思颖说,自己会铭记历史,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除清明和烈士纪念日外,我们还会在七一重温入党誓词,在八一祭扫烈士墓区,在抗战纪念日做流动展板宣传等。此外,天长烈士陵园还有一个暂未开标的陈列馆,前后投资约3000万,预计明年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届时也将作为陵园功能的一个拓展和延伸。”烈士陵园的负责人表示,该园近年来依托红色资源,发挥宣教优势,用英烈精神润泽天长的干部群众。2022年,天长市立功受奖220余人次,今年第一季度入伍96人,更有如李宏祥般担当大义、无私奉献的一批群众获评“中国好人”“先进典型”等,为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023-04-26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0836.html 1 3 打好红色经济牌 带动群众促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