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0日
第A08版:专版

振兴硕果盈枝 这边风景独好

——南谯区施集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丰山村宜居乡村更新试点

井楠茗宿

刘晓敏 徐迟 李韦 陈晨

滁城西郊,琅琊山脚,沿着江淮分水岭风景道行驶,一路山峦如黛、茶园环绕、风景如画,便来到了“皖东茶乡”施集镇。

田畴织锦绣、沃野好风光。近年来,施集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产业为主线、治理为抓手、改革为突破,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新经验,一幅农村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振兴图景徐徐展开。

村民采收茶叶

施集茶山

开展文化活动

丰山村观山苑

滁州九天峰度假村

打通新脉络

串联特色富民产业发展

清明前后,正是采茶好时节,茶园新芽吐露,一垄垄翠绿的茶树蜿蜒起伏,在雨后薄雾的交相辉映下,构成一幅幅美丽的春日画卷,吸引了众多游客采风游玩、采茶品茗。

注重品牌塑造。施集镇党委政府聚焦茶产业振兴,对井楠、孙岗、花山等茶叶主产区进行低产茶园改造1000亩,引进最新品种,更新机械设备,提升加工品质。发挥“西涧春雪”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价值,建立“公司+农户+旅游+合作社”运营新模式,早产高产核心区亩均增效约3000元,茶农增收约320万元。2022年10月,“西涧春雪”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在发展茶产业的同时,有序推进国家级麻栎产业园建设,人工麻栎林面积10余万亩,年产值突破10亿元,国家级南谯麻栎产业示范园获批。此外,以打造“一村一品”为目标,集中流转5个村1300余亩闲置土地,新建食用菌、草莓、有机蔬菜等种植基地,主动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拟建3200平方米标准化蔬菜生产加工车间,1100平方米冷冻仓储车间,形成产供销一体化、闭环式产业链,带动当地百余户群众“家门口”就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注重典型示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依托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和“一环两带”示范区,以九天峰、茶香公园、葡萄泉文旅综合体为基点,串联孙岗村、李集村、施集社区、井楠村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打造富有施集特色的文旅融合示范区和醉美茶香风景环线。其中,养心谷(九天峰二期)项目占地约200亩,以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基地建设为核心,打造特色文旅产业。施集镇先后获评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小镇、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

注重科技赋能。施集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互联网公司,把科技创新融入“三农”。一方面,利用已建成的数字乡村指挥中心,整合全镇数据资源纵览全局。实现大棚基地环境监测和视频监控,实时掌握香菇产业园大棚内外种植环境及香菇生长情况;水肥一体化灌溉实行智能化监测和自动控制,提高灌溉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流转栗山茶海驿站茶园约300亩,建成高标准有机茶种植基地的茶叶种植区,与中茶所合作,更新80亩实验基地,培育有机茶的新品种研发区。

注入新动能

探索突破专项改革新局

作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镇,施集镇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新要求和农村宅基地改革新课题,积极探索宅基地改革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022年,“盘活闲置资产,打造乡村振兴‘井楠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通报列入农村宅基地改革与管理优秀典型案例。

精准编制村庄规划。对全镇进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经过多轮调研、座谈评议,规范村庄撤并、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建设管理要求。目前,全镇12个村(社区)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井楠、丰山等7个村已通过专家评审待批。在村庄规划基础上,南谯区委党校等14个市区牵头项目顺利推进。

有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自2021年起,施集镇开展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共摸排存在问题数2536户,已通过有偿使用、土地增减挂等方式处理1563户。同时,根据宅改要求及镇村实际,构建镇村“5+9”制度体系,为改革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探索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2022年6月底,丰山村李都郢组一宗14.2亩地块成功入市,成为南谯区首宗入市交易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该地块将用于新建精品果蔬深加工仓储中心,对村集体收入增收和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将起到促进作用。精心打造丰山村李都郢宜居乡村更新试点,正在建设的孙岗村棵子卫宜居乡村更新试点,融合“产业+置业+就业”理念,占地约76.6亩,分两期建成,共划分为就地安置、跨集体经济组织保障、自主经营三个区域。

开展跨集体经济组织有偿调剂。2022年下半年,施集镇逐步开展宅基地跨集体经济组织有偿调剂工作,目前已有镇域内跨村民组共10户,跨村1户成功报名缴费,后期将持续开展9户丰山村跨组的跨集体经济组织有偿调剂宅基地工作。

构建新格局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年来,施集镇党委紧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实现学习教育走在前、产业致富干在先、党员示范落在实。井楠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龙蟠村获评安徽省森林村庄,丰山村获评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施集镇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施集镇党委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并全力创建安徽省乡村干部实训基地。

着力建设人才队伍。2022年以来,选优配强27名村级后备干部,制定《施集镇示范村、蜗牛村和明星干部考察办法》,压实机关干部在党建、征迁、信访等急难险重任务重的责任。举办村两委干部培训班4期,发展党员16人。依托全省首家乡村电影院,打造“1元钱的光影故事”党建品牌,创新开展“田间课堂”“红色电影展播周”等特色活动。

持续优化人居环境。以“五清一改”为抓手,以“三线、一园、一点”为主线,重点开展滁章路、风景道沿线以及茶园周边环境整治。建设完成茶香大食堂综合体项目,在原井楠老村部基础上进行改造,整体装修设计采用现代和中式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

有序开展文化活动。持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茶余饭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党性教育馆、茶文化馆、乡村影院等红色阵地“串珠成链”,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我们的节日”文艺演出、理论宣讲等,《赞乡村风景道》获全区“民生杯”文艺调演二等奖。

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完善数字乡村建设,依托镇数字乡村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确保责任到人。镇村干部定期入户走访,了解群众诉求,调解矛盾纠纷。同时,按照“谁包保、谁负责”的原则,打造“15分钟网格服务圈”,村(社区)网格员及时上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对复杂问题统一研究解决,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真正架起了党群关系“连心桥”。

脚下,是欣欣向荣的土地;前方,是山水迢迢的征途。在物阜民丰中、在万家灯火里,风正劲、再出发,施集人踌躇满志、笃定目标、抢抓机遇,奋力开创宜居宜业和美施集崭新篇章。

2023-04-20 ——南谯区施集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0176.html 1 3 振兴硕果盈枝 这边风景独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