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0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探索和经验启示

骆跃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理解现代化,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一、如何看待西方的现代化

一般来说,人们所理解的现代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涵盖了技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表现为全方位、多层次和多阶段的历史过程。人们对于现代化的理解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因为现代化首先从欧洲发轫,且欧美发达国家长期执世界现代化进程之牛耳,因此,在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错误认识,认为只有照搬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现代化自然会自动实现。

事实如何呢?自20世纪以来,一些国家不遗余力地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留学生、考察团、访问团,引进了一批又一批技术设备、投资项目、规章制度,却始终没有实现现代化的梦想。甚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反而越拉越大。

为什么对一大批欧美发达国家有效的现代化方案,到了发展中国家就失灵了呢?如果逐一分析欧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验,不难发现,受不同历史传统、基本国情、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观,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道路,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各有其特点。即便是在同属于西方文明的欧美发达国家内部,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路径、重点和次序也各不相同,国家风格和民族特色是现代化道路的题中之义。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探索

近代以来,以农民起义、维新变法、革命运动为主要形式,不同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前仆后继,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始终没有走出一条成功的现代化道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现代化的历史探索的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现代化道路:由农业化转向工业化。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指出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再次强调,革命胜利后中国要“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现代化探索,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萌芽。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目标,提出将现代化的重点由农业化转变为工业化的设想。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现代化道路:把工业化拓展为四个现代化。

1953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闭幕会强调要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1954年9月,周恩来同志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初步提出四个现代化,即“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964年12月,周恩来同志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在完全意义上的首次正式出场。然而,这一时期的中后期,党和人民对现代化的客观规律和矛盾运动认识不足,导致我国现代化道路的进程受到阻碍。但是总体来看,国民经济发展仍然呈快速上升趋势。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工作基调。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创造性地将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具象化为“小康”,首次提出“小康之家”的新概念。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将“小康”构想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将“小康水平”确立为20世纪后20年的经济建设总目标。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更高目标,内含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现代化布局,“三步走”战略初具雏形。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蕴含了人民生活水平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量变,以及富裕群体从少数人民到全体人民的质变。党的十五大作出分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新三步走”战略。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初步提出“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美好愿景。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四大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五位一体”现代化布局初步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将全面小康的建设任务推向了高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美丽中国”的执政理念,“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总体布局基本形成。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两步走”战略安排,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节点提前至2035年。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一全新命题,凸显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路,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新使命。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验启示

第一,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领导人民战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困难挑战,以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最高原则,保障国家运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取得新进展,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指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百年探索一以贯之的根本立场。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邓小平同志强调思想解放和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肯定人民是发展的创造者和受益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在世界意义上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追求。从最开始对民族独立的渴求,到对发达生产力的追求,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再到如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体现的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自主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原则。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独立自主开拓出了一条不同于世界其他现代化模式的新路,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工作主线由一元的“国家工业化”演变为多元的“四个现代化”,而后发展成“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奋斗目标也不断升级,从“富强民主文明”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再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向全世界提交的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答卷”,也是我们今后任重道远的奋斗目标。

滁州建市已经三十周年,值得总结的地方很多,滁州的现代化不是拿来主义,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程中嵌入滁州坐标,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命题。众人拾柴火焰高,愿所有滁州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接续奋斗,久久为功,为滁州现代化的明天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党校)

2023-04-20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0124.html 1 3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探索和经验启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