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镛清
一次跨越省界的“生命传递”,一场为梦等待十二年的“生命之约”。
4月10日上午,当温热的血液从孙奇右臂缓缓流出,通过循环转动的血细胞分离机,顺利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一袋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火种”即刻被送至患者所在医院。成功捐献的她也成为了安徽省第49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1年11月9日,血站流动采血车进入安徽医科大学,大三学生孙奇毫不犹豫参加了公益献血活动,也正是此献血她第一次了解到中华骨髓库,“读书的时候就在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我们医学生的价值,怎样才能尽我所能救死扶伤。”面对眼前的机遇,孙奇果断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了一名志愿者。2013年毕业后,孙奇通过安徽省选调生考试入职滁州市天长市仁和集镇人民政府,负责民政残联工作。
今年1月18日,她接到合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被告知她的血样和国内的一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当时也想过,打针会不会疼,捐献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可是我觉得这些跟救人相比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这也是我作为民政人应该践行的初心吧!”正是她时刻秉承的“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让一颗12年前埋下的挽救生命的种子,在今天悄然开花结果。
接到捐献意愿电话时,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但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表示全力配合完成高分辨检测和捐献前体检。300公里的来回奔波,9针动员剂,4个小时的血液采集,每一个数据都体现出这次捐献的不易,也彰显了孙奇这颗为民解难的不悔初心。患者家属曾拿出5000元作为误工补偿,“生命无价,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到别人也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希望患者可以带着我的祝福早日康复,好好生活”,她毫不犹豫地通过红十字会将这笔钱退还患者家属。
“非常感谢我的领导、同事、家人和好友,他们都非常支持我此次的决定。”孙奇说道,此次的捐献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行为,更有许多人在身后支持她,有人帮她代班,有人帮她照顾孩子,有人给她鼓励,所有这些人也有着一份大爱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