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6日
第A06版:副 刊

清明祭扫变迁

□曹玉飞

清明节的习俗甚多,各地习俗也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的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由于清明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且两个节日之间也就相隔两月左右吧,所以正如江西现代诗人左河水所写:“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寂寞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记得小时候,每年清明节来临之际,母亲总是不忘提醒父亲赶集时要买些纸钱回来。清明节的中午,母亲总是要做两荤两素四样菜,外加两碗白米饭端上桌,父亲烧纸磕头祭祀先人后,全家人才能进食。

午饭后,父亲扛一把大铁锹,带上烧纸,领着我们兄弟三人,去给爷爷奶奶上坟。以前农村的坟墓都是用土块垒成的,常年的风吹雨淋难免有缺损,所以通常要从坟墓旁的空地上铲上一些土进行修补,即所谓坟上年年添新土吧,然后再从根系比较发达的草地上,挖出两个大小合适的圆台体,经过一番修整后摞到坟墓顶上,俗称“坟墓帽子”。这个“坟墓帽子”也必须要年年更换新的,这些都是为了证明墓主人还有后人。然后插上系着彩色纸带的柳枝,再焚烧纸钱、磕头、放鞭炮。挖坟墓帽子的那个小坑通常要从旁边地上铲一些土回填进去,不允许空着,至于什么道理,我至今也未搞懂。

现在修建坟墓已很少用纯土块去垒了,一是会垒这种坟墓的人很少了,二是耗时费劲。所以现在一般都用砖石、水泥砂浆去砌筑,一劳永逸啊,再也不用年年带大锹去换新帽了。有钱人家修建坟墓更是进行了大胆地创新改革,也不砌成圆台体了,而是砌成了四棱台或多面体,四壁用高档瓷砖或大理石进行装饰,墓顶更是用琉璃瓦点缀,流光溢彩,飞檐翘角,狮子守门,很是豪华气派。虽然很有面子,但还是应该遵从“厚养薄葬”的原则,这对赡养老人、节约资源、净化社会风气都是有益的。

前些年,集中安葬的公墓应运而生,所以现在每年清明前后,我们村庄的小山上要热闹几天。上山扫墓的人络绎不绝,一家几户,男男女女,大人小孩,成群结队,成了清明节时期小山村的一道风景,小车也是一辆接一辆。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无忧,社会礼敬先人、孝道之风盛行的缘故吧。加之清明期间又放了假,在外打工的人们有时间回来扫墓了。现如今也打破了“女婿不上坟,上坟辱先人”的旧习俗,因为当初实行了计划生育后,有不少家庭生的是女孩,清明期间只能是女儿女婿带着孩子来上坟。真正是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啊!

在这扫墓大军里,当然少不了我们的身影,在每年清明节到来之前,我和二哥、两位家住天长的姐姐,以及居住在江苏六合的侄儿侄女儿们就约定好扫墓的日子,那一天二三十口、四代人都会准时来到小山坡上先祖的坟墓前进行祭拜。这也是一年中除了春节外的又一次家庭大聚会,既追思了先人、尽了孝道,同时也加深了亲情、联络了感情,追根溯源不忘根本,意义非凡。

现在的清明节虽然提倡网上祭扫、网上献花,以减少环境的污染、交通的压力,但人们还是习惯于传统的现场祭扫,情愿来回奔波,以尽孝道。由此,清明期间,一些大型公墓出现交通堵塞那是一点也不奇怪!正如左河水在另一首诗中所写:“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2023-04-06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9385.html 1 3 清明祭扫变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