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烨
近期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韭菜中的农药杀菌剂“腐霉利”的残留限量标准,从之前的0.2mg/kg上调为5mg/kg。尽管不少专家表示标准的提高不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但此消息还是引发不少群众的担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是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经过多方论证后联合农业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发布的,其权威性和严肃性不容置疑,食品安全标准某项指标数值调整,也不代表食品安全管理要求降低。在新国家标准出台后,监管部门要考虑到群众心理,作出积极回应,如开展食品安全标准解读、加强农残检测及信息公示等,这种行动回应往往比专家建议要来得有效果,对于建立群众食品安全信心具有推动作用。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突出食品安全源头管理。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食品源头都是种养殖环节,农兽药使用对食品安全影响至关重要。市场监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应当紧密联系,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门田间地头的食品安全管理作用,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监管在市场和餐桌上的管理,源头管理不保障,到头来只会本末倒置。
要针对本地农业制定地方标准。在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为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农业农村部门可以根据本地食用农产品种养殖特点,对产量较大、风险较高的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检测制定地方标准。以此达到保护本地农业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的作用。
要加强种养殖环节食品安全知识和普法培训。过去我们只强调市场环节的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每年大量的宣传培训工作仅仅针对消费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往往忽视了农产品种养殖的经营者。但随着农业生产中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成本不断提高,农民本能地希望通过施药来增产保产,从而最大化提高收入,也就加大了农兽药超量超范围的使用风险,因此提高农民在种养殖活动中的食品安全意识非常重要。
街谈
巷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