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桂
众所周知,关于来安县城的昔日状况,有“来安县,破猪圈,老爷打板子,四门都听见”之形容,极言旧来城既小又简陋。其实,此说有失偏颇。这可从《来安县志》的零星记载中找到证据。
首先,旧来城并非很小。明嘉靖三十五年秋,知县魏大用改土城为砖城,有六个城门:东曰宾旸,西曰庆成,南曰迎薰,北曰拱极,小南门曰崇文,小西门曰耀武,每门都有门楼。通常县级城墙仅开设四个城门。可见,古来安县城,自明代起已堪称气势壮观。
再看城内建筑物:清朝后期就有文(孔)庙、城隍庙、祈雨台、寺、庙、庵、观、儒学(学校)、书院、养济院、同仁堂、体仁局、广济局和兵防铺司(驿站),更有钟鼓楼和壮观的周氏大祠堂。沿街房舍青砖黛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店铺、坊肆璨然异陈,有大小商号九家。10年前,笔者曾走访过95岁来城老居民,他说清末时,来城北大街,尤其是安乐桥一带最为繁华。来安的富商巨贾云集于此,如冯泰兴、欧阳义源、张恒昌、杨永鑫等大商号。时有“北大街走一走,赛如下浦口”之说,城内还有周、郝、严等五大豪宅。还有周家避暑园、冯家花园等名园四处。据老人描述,可知旧来城内,星罗棋布着各种古建筑,可谓小天地大乾坤也!何陋之有?即便有缺陷,也是当时县城的普遍现象。
旧时滁城虽是州治所在地,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滁州志载,百年前滁城内曾出现过虎、熊夜袭民家生畜。因此,过去也有滁州人形容旧滁城曰:“小滁县,山对面。野兽街上走,老爷没法限。”多年前,笔者曾看过一篇天长人的报载文章,他在说到天长城旧貌时,也用“天长县,破猪圈,老爷打板子,四门都听见”来形容天长旧县城。这表明“破猪圈”一说,非吾县之“土特产”,很可能是外地舶来品。
关于“破猪圈”一说,笔者小时候曾听叔祖父讲,“破猪圈”一说,是由来安曾发生过的一个案件引出来的。案件发生在清嘉庆年间:在来安县城附近,有一户徐姓殷实人家,雇有一长工,此人精明狡黠,与主人之妻有不正当关系。事情败露后,二人合谋杀害了男主人。来安知县闻讯,火速拘二凶至县衙力审,知县认为仆、主(妇)二人犯下的都属“十恶不赦罪”,很有警世诫民作用。故审案维时较长,特意大张旗鼓,让聚观的民众都能听到,以正道德风气。之后,在民间便如是表述此案:“来安县,仆主贱,老爷打板子(指断案),四门都听见。”这段话流传久了,就被来安方言将“仆主贱”说成了“破猪圈”。
至此,我们可以如此形容来安城的变化:旧来城显小家碧玉之灵秀,新来城呈荣华富贵之大观。燕瘦环肥,因时代不同而各有魅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