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健全工作机制、压实责任链条,强化常态监管、推行智慧监管,探索形成“政府主导、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大监管格局,让老年人能够安心、静心、舒心养老。
健全工作机制,筑牢监管之基。织密“组织网”。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民政、发改等28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养老服务发展问题。织牢“制度网”。先后印发《推进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方案》等10余份规范性文件,就监管责任、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等作出明确,切实解决了“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等问题。织细“智能网”。投入350万元,建成全市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包含老年人基础数据比对、资金监管、服务监管、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为全市139家养老机构和1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安装高清视频监控,对大门、厨房、餐厅等安全隐患较突出的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控。
完善责任体系,压实监管之本。严格行业主管责任。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按照“三必须”要求,牵头做好事中事后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等监管工作,制定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重点任务清单。公安、卫健、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据清单,分别履行各自监管职责,确保监管全覆盖。严实属地管理责任。将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作为一票否决事项纳入市对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防止养老服务机构监管失位、失管、失控。严明机构主体责任。民政、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每年组织养老机构负责人开展养老服务规范、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业务培训,督促机构严格落实依法登记、备案承诺、履约服务、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要求,安排专人专岗负责,探索形成“五实七岗”责任体系,确保各项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不断提高安全管理、风险防控、纠纷解决的能力和水平。
优化方法举措,创新监管之道。抓好常态化监管。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建立领导班子分工包保制度,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每周安排1天对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实地暗访督查;在季节转换、节假日等时间节点,联合住建、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综合督查,实现市级每年、县级每季度对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检查全覆盖。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停业整顿9家、依法取缔关停5家不合规养老机构。抓新智慧化监管。市民政部门安排专人每天监控养老机构视频画面,并实时将整合采集的视频数据反馈给县级民政部门及相关机构负责人。同时,积极对接数据资源管理部门,将养老服务机构视频数据上传至“滁州市城市大脑”,开发相关应用场景,对老人跌倒等异常现象、厨房食品安全等行为进行自动预警报告。抓紧行业化监管。充分发挥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作用,通过制定行规行约规范全市养老服务标准,引导和加强养老服务诚信体系建设。抓深社会化监管。在市民政部门网站设立“接诉即办”专栏,在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站、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等设立公示栏,公开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投诉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2022年以来,市级累计接收来电(来信)47件,办结率和满意度均达100%。 (郝腾飞 林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