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文刚)城市垃圾治理关系人民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市着力创新垃圾治理模式,解决治理难题,提升治理水平,持续打造洁净宜居城乡生态空间。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87%。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生活垃圾数量也不断增加。我市通过打通城市生活垃圾全周期分类处置链条,建成全市餐厨和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实现厨余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全覆盖,年度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1500吨/日。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建立完善“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或直收直运、市(县)处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农村环卫社会化投资、市场化运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收集处置农村生活垃圾约8.6万吨。
在医疗废弃物处理上,生态环境部门、医疗机构及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协调联动,严格落实“四个专”(专车运输、专人负责、专线转移、专业处置)要求转运医疗废物,共安排专职人员62名,医废运输车辆10辆,收运车辆路线10条。据悉,今年以来,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487吨,其中新冠疫情相关废物12.3吨,医废日均处置量达7.6吨。
为了强化工业垃圾监管,我市将20家危废经营单位和570多家产废单位列为监管重点,同时将再生铝、医药及中间体制造和线路板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今年以来共完成432家工业企业、168家医疗卫生机构、4家垃圾焚烧厂、136家机动车维修企业危险废物等一般固废申报登记审核,取缔乱倒垃圾遗留堆放点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