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府城镇紧紧围绕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一根本目标,不断把队伍建设向群众靠近、服务内容向群众贴近,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日前,安徽省2023年1月份“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揭晓,凤阳县府城镇“老苏赶集”文化志愿服务队入选先进组织典型,正是府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
组建文明实践队伍,创特色铸品牌。整合县老体协、镇文化站、镇民间艺术团等资源,发动文艺志愿者、文化能人组建“老苏赶集”“姑嫂行”“钱杆子艺术团”“楼西回民锣鼓队”等近10支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在“我们的节日”“3·5学雷锋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进社区、进小区、进村庄等活动,已为6万余名基层群众送上“文化大餐”。
“老苏赶集”文化志愿服务队是由文艺志愿者苏汉领于2012年2月组建,他们除了在本乡镇展演,还奔赴全县各地开展庆“七一”、庆国庆、“好人宣传好人”等主题演出活动100余场次,十余年来不间断的演出让“老苏赶集唱大戏”名声在全镇乃至全县都家喻户晓。
编文明实践节目,讲理论强信念。为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坚持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展示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府城镇坚持在抓好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的同时,用活用好文化文艺队伍,创编接地气、冒热气、扬正气的文明实践节目,用“小文艺”宣讲“大道理”,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凤阳县鼓楼广场是城区居民群众休闲娱乐集聚地,几支文化志愿服务队经常在这里演出,他们结合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县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身边好人好事,创编了《回顾百年 颂歌献给党》《一带一路中华行》《绿色生态保护好 子孙是根苗》《新农村建设就是好》等60余个文明实践节目,每次演出都是必选项目,在基层群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感受在党和国家领导下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引导群众坚定信念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为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群众心间,近期,我创编了快板书,已经在我们小区进行了小规模的演出,接下来,我计划在全镇各个社区义演,让党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钱杆子艺术团”文化志愿服务队队长周凤兵说。
用好文明实践骨干,倡文明树新风。府城镇坚持文明与文化同行,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融入文明创建、文化事业等各方面,招募党员干部、“五老”人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志愿者,组建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招募文化能人、文艺志愿者组建特色品牌志愿服务队,转化成为文明实践骨干力量,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特色队伍创新宣传的良好局面。全镇累计发动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2000余人次,深入各社区网格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文明养犬、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文明创建宣传活动。
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的“文艺化”宣传教育活动也竞相开展,有劝导居民群众做好个人卫生、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快板书《2020冠状病毒防控》《防控疫情十大劝》;有传承良好家风、倡树文明新风的泗州戏;还有利用泗州戏、豫剧等形式宣传模范典型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赞凤阳身边好人》等30多个节目。近年来,各支队伍轮番登台举办演出100余场次,居民群众应接不暇,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营造了积极崇德向善、摒弃陈规陋习、践行文明风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