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3日
第A06版:教育

多元评价促学生健康成长

□老 眼

如何让学校成为学生相互学习、彼此促进的“共生场”,减少过度竞争对孩子的伤害,需要我们改变当下的评价操作,如“三好”评选、成绩排名(已被认定为侵权),以多元评价和全方位激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中小学“三好”评选,受众少,认同低,负面影响大。因为评“三好”无异于分出优劣,给孩子贴上标签,伤害了太多未成年孩子的自尊(“三好”比例不过10%),造成他们极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极不利于大器晚成孩子的成长。第二,“三好”评选虽涵盖了“德智体”几方面,也并不能代表人的发展全部,尤其是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而且,由于德育的难以量化,实际操作中容易把“学习好、顺从听话”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第三,“三好”获得者难免不滋生自满情绪,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无形中造成学生人格不平等,有违教育的本质。

评价和竞争需要淡化,但没有评价与激励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有是非、好坏、美丑等价值判断,需要通过对学生思想、行为等的评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按照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成长过程非常需要社会承认和激励赞美,积极评价是促进人成长进步的良好催化剂。

实施激励,淡化竞争,需改变思维,优化评价。

如何有效发挥评价与激励的作用,减少内卷伤害呢?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有根本的转变,这就是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没有坏孩子,每个学生都是祖国含苞欲放的花朵,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天使。

有这样一句话,叫作“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不是吸人眼球的调侃,而是实实在在的逻辑真理。比如,我们饮水要防止重金属污染,汞是其中的主要元凶。但在工业上,汞却是测量、防腐、药物等重要的化工原料。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有语言表达、数理逻辑、空间想象、音乐节奏、身体运动、自我存在等九项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也都有各自的弱项;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发展,也就是发现强势智能并竭力发展之。这一理论诠释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也彰显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合理性。换而言之,我们需要尊重个性差异,依据学生的秉性、天赋的不同实施差异性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各取所需,都有进步。显然,将德、智、体三方面作为好学生的评选标准存在片面性,更何况智力因素以外,还有道德、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成功,源自于他对学生的信赖和欣赏。他的“个个有担当、人人有职责”班级管理模式,让每位学生都肩负应有责任,成为班级的主人。除了常规的班干配备,他又增设了诸如“图书馆长、班级园丁、外交大使、爱心使者、语言大师、幽默大王等头衔,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浓,集体荣誉感强,大家在彼此的欣赏赞美中快乐成长。管理学大师杰克·韦尔奇的有效激励理论认为,奖励要给予多数人(70%以上),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少数人也才会受到孤立和鞭策。

为避免单一综合式评优对多数学生带来的伤害,我们可以淡化目前的“三好”、“优干”评选,增设“学习进步奖”、“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学雷锋标兵”、“劳动积极分子”、“运动健将”、“班级百灵鸟”、“班级设计师”等多项目评选。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能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感受到每位学生的鲜活可爱。由于奖励覆盖面广,营造了“你有你的高招,我有我的绝活”的良好局面,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而信心倍增,能够更好发挥强势智能,张扬自我个性,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北师大资深教授、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多次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北京“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也发起停评“三好”提案。教育部的回应是,他们并未对“三好”评选作出统一规定,执行或废止,教育部不干涉。可见,评选“三好”已不再是国家意志,各地完全可以废止。

我们应本着“尊重个性差异,有利学生发展”原则,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学生评价体系,最大化地展示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变单一综合奖励为多种单项评比,设法扩大评奖面,使获奖比例达到甚至超过100%,实现评奖全覆盖——这样更符合人的实际,满足人的需求,使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营造“人人可评先进,人人能称优秀”的良好氛围,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让学生看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师的认同,拥有成就感、获得感,给孩子以心灵的按摩和精神的抚慰,让每个学生都能沐浴在温暖的教育春风里。

(作者单位:滁州开放大学)

2023-03-03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7205.html 1 3 多元评价促学生健康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