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2日
第A06版:副刊

庙会之源 良田重现

二郎庙会大致成于民国初期,是民间自发而成的民俗文化活动。庙会与二郎神有何关系?为何把时间定在二月初四?南谯区腰铺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南谯区非遗项目民间故事传承人、《腰铺记忆》执行主编贲明广在文献查询和民间口述的基础上,为我们整理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故事传说。

很久以前,腰铺境内有条白洋河,两岸都是肥沃的良田,每到雨水季节,白洋河水经常泛滥,淹没大片良田和房屋,百姓受灾苦不堪言。人们为避免灾难,曾担土抬石填入白洋泉,但因泉水太猛,多次尝试都失败了,一些人只好举家迁移,放弃耕种白洋河旁肥沃的良田。

一次,东海龙王为扩建水晶宫,于是玉皇大帝命二郎神杨戬每日从东海担山送到昆仑山。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是海龙王庙会,当二郎神担着两座山走到白洋河上空时,见到许多人在齐力推移一块大石头,百思不得其解。

二月初三,二郎神把两座山送到昆仑山后,在回来的路上又见许多人在移石头。于是,他扮成村民,来到人群中,去问个究竟。二郎神问村民:“为什么不到龙王庙烧香,保佑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百姓气愤地说:“往年庙会,我们都去烧香跪拜,但每年河水还是泛滥,我们不相信了。”听了老百姓的话,二郎神心想,我何不造福人类,把大山丢在这泉水上。于是他对百姓们说:“我是二郎神,明天二月初四我用一座山压住这泉水。”说完就不见了,人们将信将疑地离开了。

待到二月初四午后,风雨大作,天昏地暗。天明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腰铺境内多了两座山,其中一座山压在白洋泉上。不久,白洋河无源而枯,成为一条长水沟。夏季即使山洪暴发,白洋水沟成为泄洪道,洪水不能漫溢。后来白洋河两岸大片河滩变为良田,人们重返家园。

人们为了感谢二郎神的恩德,就在二郎神丢下的另一座山上建了二郎神庙,每逢二月初四,二郎神丢山的那天,老百姓都不约而同地到二郎庙敬香,这就成了二郎庙会。

庙会之忆 乡愁凝结

庙会的形式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是善男信女到二郎庙烧香拜佛,祈祷消灾延寿。如今,十里八乡的人们奔赴腰铺赶庙会,烧香拜佛的少了,农副产品贸易等活动反而成为重头戏。对于腰铺人而言,逛二月初四庙会是一件大盛事。

在人群中,记者看到一位年近花甲的女士带着小孙子边看边逛,她在一个甘蔗摊位前兴高采烈地跟老板讨价还价,记者上前访问了她的庙会故事。

这位女士姓雍,娘家是腰铺镇朱岗村,是个地地道道的腰铺人。她从出生起,就年年逛庙会,对于二月初四的期待就跟过年一样,庙会前要激动好几天。

当记者问起她们小时候逛庙会的情况,雍女士侃侃而谈。她说,四五十年前,庙会摆摊的区域南北向是滁州到全椒的一段500米左右的公路,东西向则是镇政府往西经过机械厂再到腰铺医院的一段路,大概有200米,两条路呈“丁”字型,总共700米的庙会,却要用四五个小时才能逛完,而从家到庙会的4000米,半小时多点就走到了。

“我小时候觉得庙会特别大,想买的东西有好多,可是那时候家里穷,没有钱,所以我每年只买一根甘蔗。”雍女士给小孙子买了一个玩具,接着说,“以前哪有这些玩具哦!水果只有荸荠、甘蔗、羊角蜜,更多的是一些农具和手工艺品。”因为二月初四正是春耕时节,家里耕作的农具,像镰刀、锄头、扫把等,一般都在庙会买,一天买齐一年用的。“记得有一年,我妈给我爸几十块钱,让他去庙会买农具。可是我爸在来的路上把钱弄丢了,也不敢跟我妈重新要,就硬着头皮空手回家。结果,我们家将就着用了一年的旧农具。”雍女士回忆道。

记者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对甘蔗情有独钟,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庙会的东西有那么多,怎么还买甘蔗?“我20岁那年,喜欢上了一个当兵的小伙子,可是爸妈不同意我们交往。二月初四前一天,小伙子家里需要人力下田备耕,就从部队请年假回来了,我妈怕我俩见面,叫二妹看紧我。庙会那天,我趁着拥挤,买完甘蔗就坐上腰铺站的客车去了他家,我们一边啃甘蔗一边聊天,这个小伙子就成了现在的老伴。”雍女士说道。

如今,滁州开了好多大商场,雍女士还是年年赶庙会,她有些伤感地说:“前几年,我娘家拆迁了,我妈也走了,这等于是腰铺的家没了。我们这一辈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总忘不了乡野的快乐和幼时的美好。逛商场哪有这好玩!”她还说,“我带着孙子逛庙会,多认识几种农具,亲眼看看锄头长啥样。”

这是雍女士的庙会故事,也是许许多多老一辈人的乡愁记忆,更是滁州广袤乡村的时代之歌。

庙会之况 服务“三农”

阔别三年,今年的庙会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惊喜?记者去现场体验后,发现与往年有些不同。

做好“三农”服务是二郎庙会的重点,丰富备耕元素的层次是亮点。在南谯-浦口一体化发展商品展销区,菊花、麻油、茶叶、葛根粉等滁州市本级的农特产品闪亮登场。据腰铺镇党委书记沈长银介绍:“这是今年新增的一个项目,展销区里还有浦口永宁街道带来的农特产品。这次是‘引进来’,下次等到浦口举办乡村振兴旅游节的时候,我们也会‘走出去’,带着自己的农特产品去浦口展销。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刺激面对面的消费,加快农产品的流通,促进农业市场的繁荣,积极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

“等了三年,今年终于能逛了,我们很多人二月初二晚上就来看亮灯了,这大街二月初三就堵了。”家住腰铺大街附近的居民孙先生兴奋地说道。今年的庙会融入了夜间的集镇亮化元素,从进入腰铺镇的南屏路公园开始,在南屏路、育才路、白洋路等几个主要街道都悬挂了彩灯,而且对八角亭、二郎亭也进行彩灯亮化,美化了乡镇环境,增加了节日氛围。对此,老百姓交口称赞。沈长银说:“夜间亮灯是老百姓之前提出的要求,这是我们给出的回应,看到村民们纷纷将亮灯视频发到抖音和微信朋友圈,我们也非常开心。日后,小公园和亭子的灯就一直亮着。”

在文化活动方面,为了增加群众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腰铺镇今年制作了几百条灯谜悬挂在街道上,每个灯谜上有二维码,扫码打开后随机出现5题,猜中后的奖励是小额红包。记者了解到,灯谜大都是关于党的方针政策、科技、卫生、文化,以及有关腰铺镇的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让群众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逛庙会的乐趣。

庙会之思 适时之路

绵延百年的文化基因随时间流淌,已经成为了滁州人和八方商贩独有的默契。在赶集体验以外,人们更加难以忘怀的,是庙会已经存在了百年的事实。一群接受着新时代、新思想洗礼的现代人,为何始终无法忘却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无法抛却一座人去楼空的寺庙,每年去赶一场拥挤的集会?究其根本,还是岁月变迁抵不过人心中那份信仰、拗不过乡土间代代传承的守望。对于庙会,人们谈之开怀、传之坚定,以至于百年过去,这个民俗不仅从未消亡,而且越办越大,用约定俗成的方式,去赴一场岁月久远的传承之约。

如何赋予浸润着传统文化的二郎庙会新的时代意义,我们不妨从以下三点进行观照。

盘活农耕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二郎庙会发展到现在,大家所看到、所体验到的形式大致相同,但在几十年前,活动内容还是有明显差别的。记者询问了几位滁州老人,据他们回忆,在20世纪80年代,去琅琊山庙会主要是烧香拜佛,祈祷消灾延寿风调雨顺,而去二郎庙会,主要是购置春耕大生产前的农资产品。因此,腰铺镇可以发挥传统习俗,利用当地的农耕文化遗产,依托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将农耕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资源,建立农耕博物馆,增加庙会打卡景点;建设农家小院,让庙会带动农产品促销;开发生态农场,增加二月初四的农耕体验。以此达到让“耕读”“耕食”“耕作”三大文化要素相互融合渗透、助力乡村振兴的效果。

丰富二郎文化,突出地域特色。二郎神杨戬是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关于他的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传统名著有《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现代影视有《杨戬》《宝莲灯》等,可以说,二郎神的形象在漫长的中国文化史中从未断绝。对于这个形象,老少皆知,家喻户晓。腰铺镇拥有源远流长的关于二郎神的传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民间自发的庙会,因此,腰铺镇可以充分利用这份难能可贵的文化资源,丰富二郎神文化。近年来,腰铺镇已经做了不少这方面工作,如建设了二郎广场、塑了一尊二郎神像等。日后,可以建设二郎文化公园,融合文学、影视作品,围绕庙会时代化、体验场景化的需求,打造庙会文化与赶集体验融合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发挥非遗特色,打造庙会名片。2017年,二郎庙会被列入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虽是身份的“进阶”,但也意味着二郎庙会面临着保护与抢救、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在目前的基础上,可以创新非遗内容,借二郎庙会,引导传统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家,探索商品生产模式,打造集传承、体验、教育和创新为一体的“非遗生态圈”;丰富非遗主体,针对目前逛庙会的年轻人占比少的现象,可以突破兰花灯、赶毛驴、大头娃娃等传统节目,加入年轻人的元素,让庙会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催发新的烟火。

贲明广认为:“腰铺镇要充分利用好其他乡镇所没有的这个省级非遗项目,适时打造千年古镇、百年庙会这张名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走好庙会的融合发展之路。”

百年弹指一瞬,恍惚间,好像有一缕如光的烟火从腰铺的乡野间飘出,它抚过二月的春风,游过农具码放的摊位,看过村民从垂髫到黄发的岁月,浸过一方乡土阅历时代的记忆,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腰铺的街头,始终会为庙会留着位置;人们的心中,终将为庙会保存美好的期许。

2023-03-02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7106.html 1 3 庙会之源 良田重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