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2日
第A04版:专版广告

稳坐“安徽第三城” 跑出滁州发展的新速度

陈 颖

奥体中心

时代波澜壮阔,风景这边更好。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滁州撤地建市,从“老滁县”变成了“新滁州”。百姓亲眼见证了它的变化和成长,每一条新修的道路、每一片新建的楼盘、每一个新修的公园、每一座新建的大桥、每一处新开发的街区……每一天,滁州这座城市都在变好、变美。从喜悦到欣慰,从认同到点赞,百姓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化,也享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从“总量第一方阵、人均靠后”,到“总量第三、人均同比增长114%”,再到2020年GDP增速安徽第一,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再到坐稳安徽“第三城”,近10年GDP增幅全国第一……如今,滁州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一匹“黑马”,在皖东大地这片热土上建功驰骋。

中新苏滁产业开发区

清流原著

“安徽滁州市实现生产总值3610亿元,同比增长5.5%……”2022年,安徽滁州市经济总量稳坐“安徽第三城”,增速全省第一。即便放眼长三角41座城市,其增速也仅次于浙江舟山。不仅如此,在2022年全省“赛马”评议中,滁州市经济运行排名连续四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三个季度全省第一……滁州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滁州的崛起其实并无秘诀,靠的就是抢抓各项国家战略机遇,拼的是招商引资时对产业的敏锐判断。近年来,滁州市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对接“大江北”和南京市结对帮扶滁州市等政策机遇,主动谋划、主动开展学习考察,推动滁州经济跑出加速度,经济总量持续进阶,城市发展昂扬上行。

倾心打造“一体化”发展样本。滁州,北枕淮河、南临长江。它不仅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也是坐拥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的“双圈籍”城市,因此滁州也有着“近水楼台”的独特地缘优势。多年来,滁州深挖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寻找与产业发展的契合点,瞄准产业链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等开展精准对接,从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从汊河大桥通车到即将投入运营的滁宁城际铁路,从医联体建设到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滁州努力在产业、交通、民生、科教、生态方面与沪苏浙地区实现一体化,越来越多的长三角企业和人才也把滁州当成了兴业、发展的沃土。

努力下好双招双引“一盘棋”。大项目带来大投资,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引擎。近年来,滁州市以“虎口夺食”的拼劲,聚力招商引资,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产业实现从多点开花到链式发展。目前,滁州已构建光伏、半导体、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医药器械、智能家电、新型化工、健康食品等八大主导产业。在过去一年中,滁州市“双招双引”成绩亮眼。2022年,滁州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478个、新开工480个、新竣工310个、新投产320个,在全省率先实现百亿项目县域全覆盖。同时,参加全省集中开工动员项目383个、总投资25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1亿元,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三、第二,为滁州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擘画“环滁皆产业”

绘就滁州发展的新图景

如今,环滁皆产业。滁州找到并握紧着“以高质量投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滁州如火如荼的招商引资态势,离不开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滁州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做到了“软”“硬”兼施。首先是软环境,体现在服务上,坚持在服务企业上做“加法”,倾心打造了“亭满意”营商服务品牌;其次是硬环境,体现在配套上,引进了优质学校、高端医疗中心、公寓酒店、配套住宅等优质配套项目,同时打造了便利的立体化交通网及优质的生态环境,构建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模式,为来滁投资创业者提供一方宜业宜居的广阔天地。

在滁州,每一年都会出现一些“新面孔”,他们或是信心满满来这里投资兴业的创业者,或是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新建筑,亦或是一个个蓄势待发的新项目……良好的区位条件、优越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不难发现,滁州正以愈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释放出强大的对外感召力与城市吸引力。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滁州优越的营商环境犹如“强磁场”,吸引着众多大项目、好企业纷纷落地滁州,同时其也以自身力量滋养着滁州的城市发展。随着中润光能、比亚迪、元气森林、安徽中丞控股等一个个企业的进驻,滁宁城际铁路、奥体中心、明湖中学、清流原著等一个个项目的建设,为亭城人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营造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焕新更加美丽的城市面貌……悄然勾勒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轨迹,刷新城市发展不断跃升的速度,在点滴之间与滁州这座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今天的滁州将继续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之路,在皖东大地上浓墨重彩写下独属于滁州的壮丽诗篇。

城市新面貌

2023-02-22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6605.html 1 3 稳坐“安徽第三城” 跑出滁州发展的新速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