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整齐的机器马力全开,女工们或是拿着剪刀专心致志地裁剪布料,或是低头跟着缝纫机的节奏熟练地缝制,赶制订单如火如荼……走进安徽来安独山镇滁州丹彤制衣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了一派繁忙的景象。
年味渐浓,入冬以来大衣、羽绒服、棉毛衫等保暖衣物的需求上升,服装厂的订单量也激增,厂里为此新招了一批女工,手艺精湛、包装整齐的各式服装陆续从这里销往全省、走出安徽。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独山镇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巩固原有产业成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带贫益贫能力。林家友的丹彤制衣有限公司则响应号召,将目光投向了想要就近就业的留守妇女,办起了家门口的服装生产车间。
独山镇曲涧村的脱贫群众吴正勤说,“我在家照顾孩子上学,闲暇之余到服装厂务工,在这里不受时间限制,计件制多劳多得,也可以带回家加工。一个月下来,也能挣3000多块,基本解决了日常生活开支。”2022年年初,吴正勤走进了这个开在家门口的服装车间,跟主管学了3个月缝纫技术,由于能吃苦、效率高,很快就成为这里的技术骨干。越干越顺心的吴正勤信心满满地说:“这里对我来说不仅是工作的地方,也是我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
据了解,目前,丹彤制衣有限公司有5条生产线,正常就业的留守妇女有50多人,高峰期吸纳了70人之多。“年产值预计达300多万元,现在公司还有5000多件羽绒服的订单,羽绒服提成高,大家干得热火朝天,都快马加鞭地赶制。”负责人林家友高兴地说。
留守妇女的加入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促进本地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也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提供良机。春节前的大批订单,能让女工们拿到可观的薪酬,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此起彼伏的“哒哒哒”电动缝纫机声,回荡在明亮的制衣生产车间里,女工们辛勤的劳作与电动缝纫机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交织出乡村振兴“她”力量。
(姜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