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文刚 通讯员周海丽)在家门口上班,还能领上月薪,这是来安县汊河镇天河社区脱贫户朱庆忠从来没想过的事。从今年4月开始,每天刚蒙蒙亮,“工薪族”朱庆忠就穿上保洁服,骑上印有“汊河环卫”字样的三轮车,开启一天的工作。
朱庆忠患有心脏病、脑梗塞,老伴听力四级残疾且患有高血压,巨额的医疗费用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2014年,朱庆忠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在村集体的帮扶鼓励下,朱庆忠依靠发展养鸡产业增加家庭收入。每年卖鸡纯利润能有5000元,再加上平时打零工的收入,夫妻二人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眼看生活越来越好,但疫情的冲击让朱庆忠犯起愁来,无法外出打零工,成了他的心病。
今年4月,社区干部在了解到朱庆忠的情况后,为他安排了保洁公益岗位,主要负责所在村组的垃圾清理工作。自此,朱庆忠每天早早就扛上扫帚,骑着保洁车,将责任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自从当上保洁员,每月工资加上公益岗位补助有2500元,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生活又多了一份保障,日子也越来越好了。”说起现在的工作,朱庆忠的脸上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为切实解决脱贫人口因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能缺乏等原因导致就业难的问题,汊河镇坚持把“公益岗位+就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抓手,因需设岗、科学开发,让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成为“工薪族”,在家门口就能端上“铁饭碗”。该镇副镇长陈建军告诉记者:“近年来,汊河镇立足实际,根据脱贫群众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设置保洁员、秸秆禁烧宣传员、人居环境辅助员等公益性岗位。此举既激发了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稳定增收过上安稳的日子,还能进一步填补乡村治理中的岗位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