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教授 伏 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破除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唯一性的认识,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选择,提供了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多样化路径。因而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破除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唯一性的认识。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人类走向现代化可以有多种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没有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也不是其他现代化模式的翻版,而是在吸收借鉴人类现代化文明成果基础上,“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其核心在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而且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从实践层面打破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神话,以引人瞩目、令人叹服的现代化建设成就,雄辩地证明“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从各自实际出发,找准正确方向,风雨无阻向前行,就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从理论层面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禁锢,基于中国的现代化实践逐渐建构起了新型现代化理论;从话语层面丰富了现代化话语表达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解读中国道路、诠释中国理念、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创性概念体系,打破了西方的话语霸权。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选择。一个国家或民族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走向现代化,归根结底要看这条道路是否符合自身实际,能否解决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如今建成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合乎历史潮流和时代大势,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不仅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追求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特别是我们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础上,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整体小康,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等方面,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鲜活的经验。所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提供了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多样化路径。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从哲学的视角看,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地会有关联,有关联就有互融和借鉴,但推进路径、方式、节奏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国情决定道路。这种差异性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的。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文明发展道路的多样化和由此创造的人类文明的多样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传承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和平、和睦、和谐的传统,又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巨大贡献。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西方的文明发展道路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摒弃国强必霸的逻辑,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坚决摒弃以资本为中心的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取向;坚决避免两极分化的问题,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坚决摒弃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建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科学解决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党胸怀、大党格局、大党担当。中国式现代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在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实现创新发展,在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提供了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多样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