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一早,市委书记许继伟,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劲如约与7名企业家共进早餐,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共商发展良策。
对于企业提出的发展难题与真诚期盼,他们当即表态,要求相关部门在精准服务上下更大功夫,一企一策,高质高效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当今,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由“政策驱动”转向“环境驱动”,由拼资源、拼区位、拼政策逐步转向拼服务、拼环境、拼创新。
善战者,求之于势。
近年来,我市紧扣高质量发展命题,持续开展“双对标”,用心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品牌,精准有力做好服务市场主体工作,厚积高质量发展底气。
坚定不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顶格战法”,通过目标牵动、市县联动、专班促动,让“黑马”滁州在“双圈互动”“左右逢源”中,从投资政策“洼地”抢占营商环境“高地”
5月23日签约落户琅琊区,7月1日举行开工仪式,总投资105亿元的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8天,这让中润新能源(滁州)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对“琅琊速度”赞不绝口。该集团董事长龙大强更是兴奋地表示:“项目能落户琅琊区,除了滁州光伏产业链日趋完整的因素外,我们更看重这里的营商环境”。
“没想到,政府为了保证我们的用地需求,短短5天,就完成了1200亩的规划用地审批手续,让我们在滁州做事业更有底气!”安徽金轩科技公司董事长杨永林对于滁州此般高效办事效率由衷赞叹。
客商肯定的背后,是我市政策叠加优势的聚集效应,更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如何吸引更多企业家到滁州投资兴业?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知势谋局,将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齐抓共管,聚焦打造最优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在区域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和主动。
2020年10月,召开千人大会,动员全市上下对标省外先进、省内一流,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对标长三角,让“长三角地区能办的事滁州都能办”。
2021年2月,召开全市“新阶段再出发”动员大会,作为“新年第一会”,提出要在全省争一流、在全国争位次。
2022年,全市上下把深入贯彻“一改两为五做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做到”“十严禁”“三保障”要求,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亭满意”营商环境。
顶格推动,彰显决心。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季度专项调度为企优环境工作,市政府组建由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18个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在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等先进地区的基础上,聚焦18个重点领域,完善调度单、提示单、约谈单等调度机制。今年以来,共列出问题清单227项,逐项调度推进,制发提示单、提示函54期。
在“亭满意”的带动下,来安“来安心”、全椒“全舒心”、定远“定放心”、南谯“谯头堡”、凤阳“凤如意”等服务品牌,如雨后春笋,遍布滁州。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以学习借鉴长三角先进地区经验为指引、固化成熟做法为主线、解决企业反映实际问题为重点,制定出台全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该条例细化了国务院条例和省实施办法16条、借鉴吸纳沪苏浙先进地区改革经验做法18条、提炼滁州特色做法16条,以法治赋能“亭满意”,从法治层面为各类市场主体活动提供“硬核”护航。
一组数据,足以印证投资客商对这座城市的认可。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新签约亿元项目388个,完成全年400个目标任务的97%,其中,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3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46个,外资项目11个,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83个;新签约项目总投资1819.5亿元,单体平均规模4.7亿元;新开工亿元项目322个,同比增长18.8%,新签约项目转化率51%。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拿出刀刃向内的决心、自我革命的勇气,瞄准企业需求,加快流程再造,释放制度红利,实现服务做加法、环节做减法、效率变乘法,让市场主体在滁州创新愉快、创业愉快、创造愉快
“7月1日完成土地摘牌,7月5日完成公示,7月6日就拿证开工建设,政府高效服务,为企业项目建设节省了约4个月时间。”凯达兴公司负责人赵东徽告诉记者,这让企业更有信心把项目干好,把企业做大,确保年底前投产。
企业和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政务服务的根本标准。
记者从市数据资源局了解到,为高效便民利企,我市推行“窗口融合”便利机制,自今年2月19日开始,实行双休日和节假日轮岗365天“不打烊”服务模式,税务、市场监管、人社等行政审批和水、电、气等公共服务高频事项提供365天线下服务,其他非高频事项提供节假日预约服务,破解企业、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难题。
“办理两家分支机构迁移登记,从申请到领取营业执照只花了一个小时,而且只需跑一个登记机关就可以把原来要跑两个登记机关的事情办完,便捷又高效。”日前,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滁州地区业务负责人通过“市内迁移登记”改革模式,顺利领取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体验了一回“家门口”的便利。
针对群众和企业提出的“烦恼”与“期盼”,我市把政务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从推动业务流程优化上不断发力,以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依托“皖事通办”平台,实现企业开办事项“一网填报、合并申请、一次办理”,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整合市直部门17家55个人才服务事项,实现人才服务“最多跑一次”。新建商品房契税“套餐办”,联合税务局通过信息整合、数据筛选、定点推送的方式,实现数据实时交互、自动核验,契税缴纳联动办理,平均办理时长压缩至15分钟……
改革越向纵深,释放的动能也就越大。
扎实开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提升工作,全市11.04万个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审批时限从2.56天减少到1.68天,压缩34.38%;直接取消或者实施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等材料5903项,提交材料减少63.23%;政务服务满意度连续8年居全省前列。
此外,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上,不断拓展线上线下办理渠道,8个县(市、区)分别与苏浙9个县(市、区)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涉及公安、市场监管、人社、卫健、医保等部门1400项“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在全省首批试点设立个人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下专窗,并刻制“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服务专用章”,全省首张“跨省通办”新生儿社保卡、营业执照分别在该市来安县和南谯区发放。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近年来,我市秉承“长三角地区能办的事滁州都能办”的目标意识,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双对标”活动,组织市直部门先后30余批次赴苏州市、杭州市、南京市以及昆山市等先进地市调研学习,定期研究梳理提升举措,并于今年初,对标沪苏浙等先进地区的服务场景、审批场景、保障措施,在营商环境18个重点领域,研究提出150条提升举措,出台《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150条(2022版)》。这也是我市连续第3年推出的3.0版营商环境提升举措。
进企业去!到车间去!全市党员干部树立人人都是“服务员”、人人都是“店小二”的服务理念,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从“坐着办公”转变为“上门服务”,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9月4日,我市突发疫情,主城区实行临时性管控措施,但位于琅琊经开区奶酪博士项目运转如常。项目建设工地上,挖掘机、推土机来回穿梭作业,施工人员铆足干劲抢进度、赶工期。“整个园区反应都非常迅速,园区领导第一时间通知我们启动应急预案。封闭期间,核酸检测、物流车辆进出、员工餐饮保障等方面都不需要我们操心。”该项目总经理张杰告诉记者,在园区的有力保障下,企业封控不停工,丝毫不耽误工程进度。该项目也在11月1日顺利实现投产。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道摆在眼前的时代考题。围绕掣肘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如何让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成效,如何让群众舒心、企业顺心,让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滁州一直在努力——
今年来,我市持续开展“遍访企业、助企纾困”“深入联企、深度助企”系列帮扶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联系帮扶企业“首席服务员”,定期召开产业链链长会、企业家早餐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心声,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创新开展领导干部“深入联企、深度助企”活动,按照“定领导、定企业、定时间、定任务”的要求,持续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33名市级领导“点对点”对接市直园区重点规上企业,全市规上企业均明确1名县级以上负责同志包保联系帮扶。
不让企业久等、不让企业为难、不让企业反复跑,能当场解决的难题必须当场解决,能不过夜的问题必须当天解决。全市各地用“保姆式”全过程服务消除企业后顾之忧。
我市成立市、县两级企业服务中心,专司企业帮扶、项目帮办。拓宽企业诉求收集渠道,在政务大厅设立企业帮扶专窗,建立滁州市“企业服务直通车”微信公众号,在全省率先开通12345市长热线服务企业“1号键”话务端,7×24小时全天候受理企业诉求;出台《滁州市企业诉求“一口”收办、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受理问题全部通过安徽省“为企服务平台”交办、督办。今年以来,累计收集企业诉求20568件,办结20403件、办结率99.2%。
同时,针对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对各类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市在抗疫扶持、用地用能、人才用工、融资贷款、项目推进等方面助企解难,建立完善“两员三单四包”“科技副总”“企业家绿卡”“一企一警”等帮扶机制,出台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8条意见和工业企业19条“稳增长”措施,全力帮助各类企业提质扩量增效。截至目前,累计组织线上线下政策宣讲1037场、参与市场主体20508家,精准推送政策信息8.1万条,帮助企业兑现各类减免奖补40.2亿元;组织线上、线下产学研对接会89场,达成合作项目69个,涉及资金12436万元。
营商环境优,则市场活力强;营商环境好,则发展动力足。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2万户,同比增长18.5%,总数超41万户。前三季度,全市共新增规模企业320户,总数达2158家,位列全省第二;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9.8%,居全省第二位。
滁河之滨,奋进之州,势不可挡。
优化营商环境是“永不竣工的工程”。全市上下将以“前进没有止境,发展未有穷期”的紧迫感、责任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优“软环境”,锻造“硬实力”,热忱欢迎更多企业家来滁投资兴业、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