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
第A02版:要闻

厚植绿色家底 构建生态银行

11月3日,我市再添一张“国家森林城市”绿色名片。如今的滁州,已成为林城相融、山水相映、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醉美森林城市。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林长制改革为总牵引,不断创新制度供给,健全五绿并进机制,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看得见的绿色在快速拓展,林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日渐显现。

健全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完善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将林长制改革纳入重大改革事项,统筹谋划,高位推进。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总林长,其他负责同志为副总林长。全市设立四级林长3140名,其中市级林长15名、县级林长119名、乡级林长848名、村级林长2158名。全市共划分1505个网格单元,林长责任区全部落实到山头地块,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健全制度体系。出台林长制会议、督察、考核、信息公开、信息专报等制度,用好提醒单、交办单、督办单等“三单”,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做好国土绿化、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地监管等工作。完善考核制度,进一步细化林长制改革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和市级考核细则,建立工作台账,强化动态管理。

构建服务体系。发挥林长办综合协调作用,全面构建“五个一”服务平台,落实“一林一档”3140份,“一林一策”925份,“一林一技”265人,“一林一警”519名,“一林一员”1552名,有效保障各级林长履职尽责。编印《林长知识手册》,内容包括林长制基础知识、森林资源保护等5个方面42个知识点。

创新机制,汇聚绿色合力

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印发《滁州市林长制述职制度(试行)》《关于建立“林长+”部门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创新开展林长制工作述职,充分调动和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合力服务保障林业建设。政法、检察、公安、林业等部门联合开展林业执法专项督查,守护林区安澜。2018年国有林场林区道路纳入项目库建设以来,财政、交通等部门落实资金2.41亿元,建设林区道路262.8公里。

建立区域合作机制。与南京市签订长三角一体化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在森林防火、湿地保护修复等方面开展合作。

加快推动跨区生态廊道共建,建成沿线2个省级森林城市、15个森林城镇、86个森林村庄和250公里森林长廊。池杉湖湿地公园成为皖苏两省生态文明建设名片。

构建上下联动机制。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纵向贯通协调机制,做到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村具体落实。探索开展县域林长制绩效评价制度等12项试点内容。天长市建立全省首个“林长+检察长”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林基地。凤阳县、定远县等林长积极推进矿山修复,建成林长制主题公园4个。

先行先试,增强示范动力

在制度创新上先行。结合建设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市县两级注资30多亿元,组建各类林业投融资平台11个,盘活国有林场136万亩森林资源。加大与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地方股份制银行合作,撬动金融进山入林。全省首个国储林基地落户滁州,全市国储林项目累计获授信24.54亿元。

在提质增效上先行。认真落实《关于提升林长履职效能的若干举措》,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推动林长真抓实干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全市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2783个,培育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1家,入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2个,全省数量第一;深交所主板IPO在审林企1家。

在协同保护上先行。用好总林长令,扎实开展森林督查,构建“2+10”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投资3000万元,建设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实现重点林区林火监测全覆盖。开展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跨区联防,四率指标全部达标。积极推广林长制护林保,森林保险面积126万亩,并创新开展古树名木保险和野生动物致害险。

五化同步,激发内生活力

林业治理法治化。认真贯彻《安徽省林长制条例》,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重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联合开展“林长+检察长”巡查61次,联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起。改革后年均林业行政案件131件,较改革前减少41%。

林业建设科学化。严格耕地保护,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着重从废弃矿山修复、四旁增绿等途径拓展造林空间。5年来,累计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1个,省级森林城市8个、森林城镇84个、森林村庄575个。做实林长制“1+8”科技服务平台,设立4个林业博士工作站,推广实用技术23项。

林业碳汇项目化。印发《滁州市林业碳汇工作方案(试行)》,颁发全省首批林业碳票。滁州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碳汇开发项目入选德国促进贷款项目库,贷款额度9000万欧元。完成首笔林业碳汇权证质押贷款,授信100万元。开发“种下碳汇林 抵消碳足迹”等公益碳汇林项目2个,建设“一村万树”公益碳汇林基地26个,栽植和抚育林木36万株。

林业产业特色化。持续推进薄壳山核桃、麻栎、杜仲、乡土特色苗木“三树一苗”等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全市薄壳山核桃19.6万亩,建成国家级山核桃工程技术中心示范基地7个,成功注册“全椒碧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林业经济市场化。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撬动社会资本发展林业。5年来,争取上级财政资金7.2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7.6亿元。探索“林权抵押+政府基金+森林保险”贷款模式,设立林业抵押贷款担保基金300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累计28亿元,争取林业贴息2249.4万元,撬动社会资本80多亿元,增幅居全省前列。

2022-11-25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1891.html 1 3 厚植绿色家底 构建生态银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