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
第A08版:专题

—来安县汊河镇奋力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逐梦绽芳华 起航风正劲

孙 骏 刘金鑫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忠实地记录了奋斗者的足迹。过去五年,是汊河镇迎接大战大考、抢抓重大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该镇累计完成镇本级财政收入9.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29.9亿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亿元;全镇粮食总产量达22.5万吨,先后获评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小镇、“安徽经济实力百强镇”第五名、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等称号;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正式启动,来宁半小时快速通勤圈正式形成,汊河大桥全幅通车,总投资156.7亿元的滁宁城际铁路汊河段已完成高架工程施工;总投资137亿元实施城乡建设项目80个……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果、一份份荣誉,见证着汊河镇五年来的稳健步伐,汇聚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斗转星移,白驹过隙,穿过历史的浩渺烟波,汊河镇人民迈入了新时代。今年以来,在来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汊河镇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能、厚植新优势,全镇上下齐心协力、踔厉奋发、创新进取,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以奋进之笔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如今,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上,企业车间机器运转、建设工地塔吊林立、交通要道车轮滚滚、河港码头忙碌运作……高质量赶超发展的路上,奋斗的姿态最美丽!放眼整个汊河镇,奋进的脚步正踏出明媚春光,交织成一支支激昂的发展进行曲。

抓党建 凝心聚力踏上新征程

在基层的各项工作中,党建发挥了红色引擎作用,凝聚起每一名党员的力量,凸显每一个党支部的基层堡垒作用。

党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牛鼻子”。今年以来,汊河镇党委以贯彻落实县委“改作风 办实事 优环境”和县委组织部“抓六不、转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两大行动”为契机,唯实唯勤、守正创新,着力推动组织工作更加有力、干部队伍更加有序、人才工作更加有效,为奋力当好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抓牢一件大事。积极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打造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升级版”。结合县委组织部“大比武”“书记论坛”活动,在临溪、相官、黄牌等村社开展党组织书记及党务工作者现场教学活动3次,精学业务知识,培养过硬本领;探索建立了干部“担当指数”考核评价机制,研究出台《村社干部目标管理综合考核方案》,实行重点工作月亮晒、月积分、月通报,让干得好的考得好,干不好的往后靠;定期开展“好班子、好头雁、好干部”暨“干部之星”评选活动,引导中层干部在疫情防控、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一线“淬苗”扎根、“淬火”成长、“淬炼”提能。

创建两大品牌。围绕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推出保障企业有力、服务群众有效、社会普遍认可的创新项目,将农村领域“红色茶馆”党建品牌推深做实,延伸至企业和市场,实现党建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创新“三强”工作法,完善“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工作机制,推行组工干部联系党支部和党员干部联系网格指导机制,定期深入群众家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落实三项行动。结合村社基础条件,坚持分类实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六亮”行动,通过强基础、抓重点、创示范,实现全面进步、整体提升。开展集体经济提质聚力行动,断拓宽增收渠道,新引进董青190亩停车场项目、大雅无人机项目、相官电商平台项目、高许乡村振兴温室大棚项目,通过村村联建、抱团发展等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迈上新台阶。立足汊河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强力推进“党管人才”强基年和“产才融合”突破年行动,全方位培养和引进人才,用心用情服务和关爱人才。

改环境 美丽乡村焕发新风采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为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文明素养,营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汊河镇党委、政府坚持严字当头、狠抓落实,齐抓共管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共建美丽汊河。

抓部署,形成聚合力。该镇坚持党建引领,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党政班子成员包村,村“两委”干部包组,落实责任主体,多次召开部署会、推进会、调度会,与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提升工作合力,并让每一名党员干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起到实效。

抓宣传,营造好氛围。通过网格微信群、宣传栏、显示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广播、发放环境整治倡议书等方式开展多途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关注和支持改善人居环境,自觉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和死角垃圾,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各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教育引导广大村民自觉养成讲文明、爱卫生、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营造向善向美的社会风气。

抓落实,扮靓新乡村。投入65万余元,对五个行政村14个村民组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涉及村民300余户;前期投资260余万元,完成陈塘村永久村民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工程、储茂村百步井污水管网工程、储茂村百步井道路硬化工程;相官街道道路白改黑工程投入364万元,从兴茂路口至相官气站段进行白改黑改造;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对涉及的12个村社进行全面摸排,对“四净”“两规范”“四勤”“两参与”存在问题整改到位。

保民生 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行的“安全阀”“稳定器”,关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今年以来,汊河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促进就业、民生为本”工作主线,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扩大就业规模,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工作,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福祉发挥了巨大作用。

着力促进充分就业。在阳光国际广场组织开展大型招聘会,来自中新苏滁、滁州经开区、汊河开发区等102家企业到场参会,提供就业岗位15625个,4247名求职者参加了现场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1632人;举办2022年退捕渔民技能培训班,50余名有就业意愿的渔民参加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书,增强了渔民的就业创业能力;面向灵活就业人员广泛宣传参加社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半年共为符合条件的26人申报了社保补贴。

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2022年上半年,该镇完成养老保险费征缴11476人,全镇参保人数327400人,新增参保登记25人,按月做好全镇到龄人员申报、死亡注销工作,有力保障社保基金安全发放,做到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新增符合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95人,王来村前进组、汤庄组、五联组三个村民组的失地保险有序推进;已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915人,退休人员社区管理任务达到100%。

做好居民医疗保险工作。2022年来安县下达该镇任务数32403人,目前已完成30974人。实行困难群众参与救助全覆盖,其中对特困人员实行全额救助,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应救尽救,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

促创建 凝心聚力浇开文明花

街道干净整洁,交通秩序井然,市民谦恭有礼……走进汊河镇,一股文明新风迎面扑来。“文明创建不仅让镇村面貌发生了改变,而且提升了居民道德素养,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内涵。”该镇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文明创建人人参与,文明成果人人共享。为助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提高辖区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汊河镇坚持“文明无止境、创建不停步”,着眼于细,发力于实,解锁治理“密码”,做实创城举措,全面掀起文明创建热潮。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镇、村两级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文明实践活动方案,明确目标要求、职责分工和具体步骤,建立镇级负总责、村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设置文明创建专干专职负责文明实践工作,形成全镇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机制。同时结合汊河镇实际,制定《汊河镇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包保工作实施方案》、《汊河镇“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成立汊河镇文明创建工作督查小组,定期检查整改情况,使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该镇积极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做好志愿者队伍建设,深入开展面向群众的志愿服务、移风易俗、弘扬核心价值观等文明实践活动,打通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镇共拥有志愿服务队伍27个,志愿者总数3146人。利用好乡村广播、来安汊河新城发布等网站媒体宣传作用,积极报送文明创建相关稿件。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用榜样的力量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共评选出122名优秀志愿者,14名好儿女、14名好媳妇、25名好公婆,14户县级文明户;成功申报7个县级文明村、1支县级优秀志愿服务队,3名最美新乡贤,11名来安好人,5个县级文明家庭,7名滁州好人,3个市级文明家庭和1名市级道德模范;相官村获得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金港湾社区、临溪社区荣膺五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立足扩面提质,推动创建“升级”。该镇在汊河新区街道和民主路新建便民停车场2座,增加机动车停车位300余个,缓解街道停车难题,对影响交通的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推进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集中对碧桂园商业街商铺门前出店经营、乱堆乱放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加强渣土车的日常监管和相关查证,并对所污染道路测量取证,确保镇域内渣土运输车辆按规定上路,确保道路干净、整洁;对104国道、长江路边流动摊点进行劝导安置,占道经营、临时摊点乱象得到有效缓解;购置大型洗扫车、勾臂车、高空作业车、背桶式保洁车等,提高环卫作业的机械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新增垃圾分类果皮箱350个、发放垃圾分类桶12000套,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耕沃土 逐梦乡村振兴新征程

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农业更强盛,这是亿万农民群众的期待,也是人们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今年以来,汊河镇农业农村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奋力谱写汊河新时代“三农”工作追赶超越新篇章。

稳固提升农业产能,强化耕地保护。不断加大农业投入,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粮食生产。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投资,引导陈塘、张堡等村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全镇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保持稳定。

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提升服务“三农”能力。以“机械强农”为目标,择优扶持一批以农业机械化服务为核心,今年该镇申报了1个水稻育秧中心、2个粮食烘干中心和1个农机大院项目建设;开展农技、农机、畜牧等技术服务,目前共选派7名科技特派员包村,开展种植业和畜禽防疫等技术培训120人次,对典型示范户,进村入户现场技术指导30余次。  

加强农业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来安县经济发达镇第一批赋权事项涉及农业农村局行政权力共15项,该镇在为农服务的同时,还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检查,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规。配合县有关部门进行农业综合执法,查处滁河流域违法捕捞行为等,常态化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全镇农业绿色发展。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承包地改革。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推进政经分离;开展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整治,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开展承包地转让退出需求摸底调查工作,持续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先后在大雅村、董青村开展承包地有序规模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依法调处土地承包纠纷,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美丽黄牌

2022-11-24 逐梦绽芳华 起航风正劲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1853.html 1 3 —来安县汊河镇奋力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