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
第A01版:要闻

擦亮皖东遗珍,奏响文保强音

——我市文物工作综述

全媒体记者张 瑜 通讯员郭 强 李树果

近年来,全市文物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握正确工作方向,扎实履行使命担当,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文保状况持续向好,文物安全责任夯实

近年来,全市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全市县级以上文保单位数量达157处,组织实施文物保护项目55个,其中国保项目28处,省保项目11处,各级累计投入资金约9亿元。全市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全部完成“四有”工作安全责任公示,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管理体系,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文物部门监管责任、使用人直接责任的三级责任工作制。完成市级以上文保单位本体及“两线范围”矢量数据测绘,实现了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一张图”管理。

文保法规更加完善,考古工作呈新突破

我市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凤阳县明中都城和明皇陵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积极组织《滁州市古城保护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全省第一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明中都考古遗址公园在凤阳县率先挂牌。今年以来,完成滁州市第四自来水厂扩建项目、滁淮高速连接线规划选址等29处工程项目规划选址范围文物调查工作;对天长六里墩、滁州西涧印象小区等项目建设工地实施古墓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300余件套;完成定远县仓镇古墓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完成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文物资源评估。明中都皇故城成功获评“2021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为2009年以来全省唯一入选项目。

革命文保传承创新,文博展陈惠民共享

我市完成国保单位半塔保卫战旧址维修工程、天长市抗大八分校纪念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维修项目、定远藕塘烈士陵园提升工程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项目6处,持续推进小岗村旧址维修保护、安防、消防项目建设。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资源,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基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文博场馆免费开放工作有序进行,全市已注册登记博物馆(纪念馆)13家,实现了每30万人就有一处博物馆的目标。其中,10家被列为科普教育基地,11家入选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推进博物馆智能化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大力建设博物馆“云展览”,利用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文化节日,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寓教于乐,让更多群众参与并享受“文化大餐”。

文物利用亮点纷呈,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积极探索“文物+旅游”新模式,抗大八分校旧址、半塔保卫战旧址等革命文物旧址,以及吴敬梓故居、吴棠故居、章益故居等名人故居,已开辟建设为文博场馆和文化旅游场馆,并纳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旅游线路。出版发行《滁州市文物志》,筹划制作“滁州文物有话说”系列动漫宣传视频,以“动画+三维建模+实拍画面”的形式,让文物动起来,展示滁州文物精华。

建立文物、公安、消防、文化执法等部门联合机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压实政府主体责任、文物部门监管责任和使用人直接责任。严厉打击盗掘古墓葬和破坏古遗址、古建筑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打击文物犯罪宣传教育,坚持行政执法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农村安全小喇叭工程”,加大对文物保护宣传的力度,将宣传辐射到乡村和偏远地区,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攻势,较好地起到了震慑、预防作用,营造了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

2022-11-17 ——我市文物工作综述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1472.html 1 3 擦亮皖东遗珍,奏响文保强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