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镇毛家湾康养中心
王 浩 胡华静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农村农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更加殷实……今年以来,天长市大通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天长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差异竞争、特色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振兴“1422”发展思路,上下一心、咬定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大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1至10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67万元,同比增长42.6%;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7141万元,同比增长16.1%;累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5428万元,同比增长12.9%。新签约亿元项目3个、新开工亿元项目5个,新投产1个。
大通镇苗木种植基地
大通镇天翔蔬菜中小学生研学基地
农业大镇 田畴沃野织锦绣
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天翔蔬菜)、国家级中小学生农业研学基地、国家级肉羊养殖场(周氏羊业)、国家级新发现遗传资源……一个个国字号品牌,成为了大通镇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金钥匙”。近年来,大通镇立足实际,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将现代化生产要素、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助力经济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业品牌则是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助推剂”。努力培育现代农业品牌,开展千秋山羊肉羊种质资源库建设。华云米业打造万亩绿色生态稻虾米基地,积极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努力培育现代农业品牌,目前已培育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天翔蔬菜)、国家级中小学生农业研学基地、国家级肉羊养殖场(周氏羊业)、国家级新发现遗传资源(天长三黄鸡)四个国字号农业品牌。
提升农业品牌竞争力,品质是根基,特色是关键。大通依托镇域优势资源和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天长市稻虾共作示范园以便东村为核心,向周边村组辐射带动,通过突出生产绿色化、产出高效化的粮食产业示范功能,围绕提升粮食种植效益,重点大力发展稻渔种养结合,目前已建成稻渔综合种养核心区面积近万亩。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要补上技术、设施等弱势和短板。2020年以来,大通镇先后完成安装21条19.5公里农村公路安保装备,投入11万元完成550平方米道路维修。坝田和便东的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已竣工验收。对全镇231处损毁的公厕、路灯、窨井盖等公共设施维修维护。投入3884万元的县道大石路提质改造工程已完成通车。完成便东村一号撇水渠便东段交通桥维修、二号撇水渠双柳段刘庄桥损坏维修和老白塔河双柳段东石涵损坏维修隐患加固的汛前除险工作。
乡村振兴需要思路清晰,大通镇依托水库、湿地、田园等生态自然基底,坚持“农旅融合”发展,多元展示休闲文化、农耕文化、淮河治水文化、民俗文化等优质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环线。编制了《大通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围绕大石路、乔坝路、便坝路、便益路四条县道,因地制宜打造17个初具规模的旅游景点和自然景观,乔坝路积极申报国家级“四好公路”,在204省道二墩路口、乔田路口和205国道平安路口三个关键节点安装小品,有效整合大通镇域范围内各类旅游要素,初步形成绿色生态旅游环线。
“土地增减增的是百姓福利,减的是百姓负担。土地还是那些土地,搬迁后,村民的腰包将真正鼓起来。借助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大力推进农村建设,通过腾挪复垦土地,推动耕地集约化和高效利用。”大通镇主要负责人介绍道。近年来,大通镇先后完成12批次7000余亩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充足土地要素保障。认真做好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发证率稳居天长市第一。实施双柳9000亩高标准农田整治,已落实流转主体。完成了大通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成片开发方案的规划设计工作。
生态强镇 美丽乡村“画”振兴
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乡间村道曲径通幽、农家小院精美舒适,一幅家在园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新图景徐徐展开;村里大小的文化广场上,人流熙熙攘攘,或闲谈,或跳舞,或下棋,从人们的笑脸上折射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近年来,大通镇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同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统筹推进,镇村面貌日新月异,先后获得“安徽省生态镇”“安徽省森林城镇”等称号。
乡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大通镇扎实开展农村环卫保洁第三轮招投标工作,落实常态化环卫保洁。对乱披乱挂、占道经营等现象实行监管和整治。持续推进“五清一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2018年至2021年1353户农村旱厕改厕户逐户问题排查,并对有质量和施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该镇持续做好秸秆禁烧常态化工作。深入实施“河长制”,加强河长巡河工作,巡河完成率为100%。积极开展小型水库违规畜禽养殖专项整治行动,绘就“水清河畅”的生态画卷。落实好“林长制”,建立常态管护机制,巩固森林长廊建设和省级森林城镇建设成果,全镇现已建成7500余亩生态长廊,森林覆盖率天长市排名第一,“河长制”“林长制”荣获天长市先进,成功获批安徽省现代林业示范区。
美丽乡村建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镇先后投资1亿元,全力打造“清淳便西、智惠便益、坝上田园、诚善双柳、红韵便东”美丽乡村品牌。今年投资1400万元打造红韵便东省级美丽乡村,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目前该村党群服务中心主题建筑、公厕、大舞台、污水处理设施、景观塘、行道树、中心道路等均已建设完成。
和谐大通 民生福祉再提升
近年来,大通镇不断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医、教、水、住、行”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补齐了一批关键短板。投资9000万元的迁址新建市中医院大通院区项目已完成内部设计及评审,即将开始招标。投资1340余万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二三级管网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投资3884万元的大石路黑色化改造和跃进水库拓宽项目已完成通车。除了已经运营的养老服务站,大通镇敬老院投资100万元进行改造升级,今年4月1日,大通镇敬老院实行了公办民营,将管理权移交给金太阳公司进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养老服务水平。此外,便益中学、小学合并为便益九年制学校,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
大通镇结合“我们的节日”等节点开展各类具有该镇特色的文化活动。近年来先后举办了“最美金婚”重阳民俗文化节、农民运动会、“送戏下村”、兴趣培训班、各类比赛活动等。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结合“一小时巡演”“一刻钟宣讲”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通爱助愿”“通爱助残”“通爱星期天”等“通爱”系列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同时,积极创建天长市移风易俗示范镇,通过“1+1+4”机制和“两约四会、两书两积分”形式,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加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炫富、收礼敛财等行为的综合执法力度,并积极结合各村(社区)实际规范化制定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抓防范保社会稳定。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常态化工作,持续开展夜间治安巡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定期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案件办理。常态化开展双提升工作,加快推进“平安大通”建设。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领域监管,全镇上半年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生产、重特大道路交通、重特大火灾等事故。
法治政府 提升服务为群众
近年来,大通镇坚持抓效能、正风气,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压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敢于担当作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重要事项集体决策、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等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依法行政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
政务服务明显改善。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大力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切实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按时办结市长热线投诉及建议。2021年,该镇投入700万元新建枫桥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内设26个窗口,努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让群众“进一次门,办所有事”。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干部“清单+积分”制管理,加强对村干部个人勤廉的日常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同时推进“银村共建”项目,目前已完成民生银行授信坝田社区100万元,农商行授信街南村200万元工作。组织宣讲员在村部为基层党员“一刻钟宣讲”。稳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六亮”行动,各村(社区)对村部外墙、服务大厅、制度标牌、公开栏、会议室等进行整治更新。
廉政建设扎实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作风建设的新规定、新要求。抓好各类专项监督行动,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专项监督。全力做好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上线推广工作。强化政府机关“一岗双责”落实,定期开展谈心谈话,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部门和联系村的苗头性问题开展“咬耳扯袖”谈话,切实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开局谋篇再出发,扬帆奋进正当时。大通镇将坚持在天长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天长市委“113”发展目标,按照“差异发展、特色发展”理念,坚定信心高质量推进“农业大镇、生态强镇、研旅小镇、通航小镇”建设,着力在产业融合、和谐宜居、研学旅游、交通区位上取得新突破。
大通镇便东村村民广场
大通镇乔平路森林长廊
“欢乐搓汤圆,爱在夕阳红”元宵节活动,志愿者与敬老院老人一起过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