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日
第A03版:言论

莫让“吃苦”教育偏离航道

□樊树林

前不久,深圳杨先生让不肯好好上学的9岁儿子到工地搬钢筋的教育方式,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点赞,但也有专家表示,这种方法不但是对孩子进行“恐吓式教育”,而且是在给孩子灌输鄙视体力劳动的不健康价值观。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提高儿子对读书的认知,父亲采取让其搬钢筋的方式进行教育,并发出类似“如果现在不吃读书的苦,将来就必须吃生活的苦”的话语,将劳动贴上惩罚性标签,自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而且意见泾渭分明。

褒扬者称如此施加压力,能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继而获得前行动力;而批评者认为父亲以单纯的劳作来塑造孩子的三观,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抵制……类似讨论之前也出现过很多次,就是“吃苦是万能的教育”的一次次情景和人物转换而已。之前,母亲指着旁边环卫工教育儿子“不念书只配扫街”就引起很多主流媒体的声讨。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的事情。对于孩子们而言,艰辛只是父辈们口里的故事。因他们失去学习动力,就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理念支配下让他们体验“稼穑之难”“劳务之苦”,尽管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方式是值得商榷的。如果在度量上把握不精准,反而会适得其反。

让孩子参与体力劳动是必须的,但这样的做法绝对不能固化为一种狭隘的目标,而应该是多重教育目标的叠加。不仅让孩子在具体的劳动中体验艰辛,更要培养们尊重劳动的意识,懂得劳动创造出的价值。类似“让儿子搬钢筋”的教育实践,类似“不念书只配扫街”的错误引导,只能给孩子灌输鄙视劳动的负面价值观,让原本心底单纯的孩子心灵扭曲。孰轻孰重,不难分辨!

“无论我们怎么样惩罚孩子,他们都不会停止爱我们,但,他们会停止爱自己……”这是一篇文章中的句子。每次看到周围的孩子被惩罚,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句话。让“吃苦”异化为一种惩罚手段,变成了“恐吓式”教育的帮凶,在教育的逻辑和孩子成长的伦理层面,是“矫枉过正”,更是“荒腔走板”,如果家长习惯于这样的教育手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势必会造成阻碍,对他们的劳动价值取向也会产生错误的诱导。

类似的家庭教育视频,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出新”且走红,说明“天下苦秦久矣”!职业是不分高低贵贱的,无论是公务人员,还是蓝领工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职业差异来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缺了任何一个环节,社会就会陷入“兵荒马乱”。而“觉得劳动苦就好好读书”之所以在很多人心中“大有市场”,也说明目前全民教育焦虑之严重,说明打造良好职业教育体系之迫切,更说明形成“淡化学历,崇尚技能”的社会评价机制之急切。

劳动课独立成一门课程,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释放出的是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明晰信号,是推进“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毋庸置疑,劳动教育再度成为高频词汇,说明了国家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提档升级”。从孩子生命个体而言,让他们参与劳动,才是他们成长的底色,才是他们成才的拐杖。

一个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是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任何一位家长都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捉摸孩子的兴趣爱好,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性,另外对成功的定义也要多元化……不管对孩子怎样引导,都必须摒弃给孩子从小灌输职业高低贵贱、逃离劳动、漠视普通劳动者的观念,不能让“吃苦”教育偏离航道!

2022-10-20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9875.html 1 3 莫让“吃苦”教育偏离航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