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10月13日是第33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南谯区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自然灾害早期预警与应急响应行动机制,着力提高全社会防范应对灾害风险能力,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突出主题,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活动。采取干部带头宣讲、宣传平台发布、集中宣传等方式,系统开展党和国家政策法规及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开展减灾日各项活动。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利用各类科普场馆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广泛普及各类灾害事故常识和防范技能,推动防灾减灾宣教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加快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结合地区及行业,突出重点区域和台风、暴雨、冰雹、山洪等突发性灾害监测,不断提高灾害监测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预警信息发布准确性、时效性和覆盖面。
持续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促进普查成果转化应用。有效引导群众了解、支持、参与普查工作,不断推进全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摸清风险底数,加强风险研判,实现风险精准管控,夯实社会防灾减灾基础。加快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畅通发布渠道,提升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切实打通服务社会群众“最后一公里”。
结合地方实际,持续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持续做好今年重大干旱影响下的农业灌溉和人饮保供,同时根据季候特点,全面做好防范应对秋冬季城乡和森林草原高火险以及大雾、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造成的道路交通、农业生产、城乡困难居民生活等风险,确保不发生重大灾害。 (杨读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