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3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伏 森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下,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多重机遇和诸多政策红利,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根本路径。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意义和类型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型业态,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惠农富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近些年来,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农村生态宜居水平,推动了城乡融合和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业态丰富。从产业链看,有农产品加工销售型、产加销服综合型、农产品直销型、休闲体验与电子商务销售型、产城融合型;从主体看,有农业生产者向后延伸型、龙头企业引领型、企业集群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型。从利益分享机制看,有订单农业型、合作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带动型。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新型经营主体存在能力不足问题。目前不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资金技术实力和经营组织能力不强,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较低,阻碍了其向二三产业延伸发展的能力。

二是利益联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面对部分企业的规模优势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农户无法获得话语权和平等谈判地位,在利益分配方面只能被动服从企业的利益分配决定。在利益共享上,农户和企业通过订单合同的方式来串联利益链条。

三是存在着社会化服务供给瓶颈。农产品的专业化检测检验、加工包装、物流仓储、品牌运作和市场开拓等服务发展不足,使得广大农业经营者无法有效专注于自身的优势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品质。

四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不少地方现有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阻碍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高标准农田占比和质量不高,农村道路过窄不利于农产品运输和乡村旅游发展,储藏保险物流基础设施缺乏,农村电力负荷难以支撑二三产业发展需求,等等。

五是政策支持和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目前对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税收优惠支持、信贷支持、土地使用支持、财政资金统筹集约支持,尤其是涉农资金发放碎片化,权责不对称,没有能够很好地动态跟踪瞄准农村三产融合项目。此外,尚没有建立专门服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走中国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之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农业产业化一脉相承,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也存在明显阶段性差异。从融合主体来看,农业产业化初期大多数是农业龙头企业驱动的,而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阶段产业融合主体包括了龙头企业在内的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国各地资源禀赋差异大、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因此,既要支持农户、合作社,又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要坚持双轮驱动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分地区分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国幅员辽阔,资源禀赋差异大,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同时具体的农业产业在和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着产业链关键节点、规模经济、风险特征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存在统一模式,要分地区分产业来推进。

三是逐步建立保障农民分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益的制度和机制。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败的关键,也是其本质特征。农业龙头企业不仅要通过传统的保底价收购、二次返利等形式让农民有收益,更要探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保底+二次分红”的分配方式,吸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农机具等各类要素入股,同时开展为农户垫付生资、信用担保、无偿技术服务、免费培训等多种服务形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在指导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方面,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一刀切”,要让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自己去选择。

四是提高全方位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各类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和经营性服务组织,包括农机作业、代耕代种代收、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咨询、市场拓展、法律财务、知识产权等行业综合服务和专业化配套服务。

五是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素供给。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休闲观光等二三产业需要产业用地,在建设用地指标中要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和乡村旅游住宿。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创新和改善金融服务,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六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建管并重的方针,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结合国家有关专项规划和投资支持渠道,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健全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七是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首先,结合我国各地区的特点,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其次,强化财政支持,统筹安排各类涉农资金,加大财政投入。最后,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扶持搭建三大平台,即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农产品公共营销平台、农村产权评估与交易平台。

(本文系2021年滁州市第六届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A2021016)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党校)

2022-10-13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9459.html 1 3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