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
第A10版:专版

砥砺奋进绽芳华 扬帆起航风正劲

——南谯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茶山雾海

历史的足迹因砥砺奋进而更加坚实,发展的丰碑因团结奋斗而愈加巍峨。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纵观南谯的发展之路,绿色、创新、活力跃然而出,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生机、积蓄着力量、充满了希望。

三十年前,滁州撤县设市,南谯成为滁州市两个辖区之一,自此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路。三十年来,南谯区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改革开放的机遇、趁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团结拼搏、艰苦奋斗,使南谯117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南谯已经发展成为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融入南京都市圈、开发皖江、呼应“长三角”的前沿地带,城乡互融的重要地区,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

尤其是近年来,南谯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繁重艰巨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迈上了“经济强、城乡美、百姓富”的新阶段现代化新南谯建设征程。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16年至2021年,南谯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100亿元、200亿元大关,在全省市辖区中排名由第35位攀升至第23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市前列。今年1至5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3%;完成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5.1亿元,同比增长12.7%。先后荣获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县(市、区)一等奖、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二类县(市、区)第1名,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A类县(市、区)第2名。

乌衣现代农业园

冬日里的井楠茗宿

蓝莓大丰收

“地北天南 谯首以待”南谯区首届人才交流大会暨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

滁菊采摘

文化长廊

笃行实干 奋斗成绩鼓舞人心

金秋时节,行走在南谯经开区,处处涌动着干事创业的热潮。建设工地上,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建设者们紧盯目标抢工期、赶进度。

近年来,南谯经开区立足园区实际,奋发向前,加快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园区保障,促进园区转型升级,再求突破、再创辉煌。截至2022年8月,园区各类企业数达到430余家,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

而这只是南谯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缩影。

时代召唤追梦人,使命激励奔跑者。近年来,南谯区坚持开局就加速、起步就起势,把准方向,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凤栖梧桐花满枝,招大引强后劲足。南谯区始终把“双招双引”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抓手,坚持不懈抓招引,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成功招引一批重大项目。2017年签约总投资41亿元的黄圩湿地旅游度假区项目一期顺利完工;2018年签约总投资50亿元的利维能锂电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2.5GW已投产,目前二期工程顺利进行;2019年签约总投资35亿元的现代筑美绿色智能家居产业园项目;2020年新签约30亿元的华瑞微电子科技项目。2021年建立六大产业链链长制,组建20亿元长三角一体化中小企业发展基金、10亿元新能源产业基金,推进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个,总投资100亿元的飞利浦家电产业园、22亿元的恒昌机械等7个1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今年1至5月,全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50亿元的博晶LED背光显示模组、10亿元的众博新材料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十三五”期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7%以上,工业经济呈现出提速发展态势,为全区GDP稳定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2021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家,创历年来新高。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65.6%、71.7%,均居全市前列。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南谯全面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深度参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不断优化产业机构。积极构建“3+3”现代制造业体系,持续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培育新能源、半导体和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战新产业,构建经济发展新引擎,继续推动机械制造、家电配套、建材三大现有支柱产业向先进装备、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方向转型升级。

创新实力日益增强。与华为合作的“三朵云一中心”、与中关村合作的“一中心一基地”等先后签约落户。通过聚焦主导产业,共建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平台,长春光机所滁州长光高端装备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滁州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加快建设。同时,南谯还围绕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截至2021年底,利维能电池、江淮扬天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格锐矿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双双实现零突破。长光(滁州)高端智能装备研究院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为全市唯一一家。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数字化车间2家、绿色工厂1家。南谯电商产业园投入使用,获批省级电商示范企业1个。与10余家国家级“大院大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中介机构为纽带的科技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滁州高教科创城引进了中关村发展集团、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一批创新主体,落地科技型初创企业300余家,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青年创业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踔厉奋发 前进脚步永不停歇

“过去,咱村道路坑坑洼洼,路边垃圾杂草遍地。现在,咱村环境多好啊!”“是啊,不光环境好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在村文化广场上,村民聊着村里的变化。

近年来,南谯区不断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前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75%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8%。全面完成8个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17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创建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2个重点示范村;完成12个重点自然村庄和3个重点帮扶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卫市场化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乡镇政府驻地和17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沙河镇新塘村、腰铺镇姑塘村、珠龙镇北关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称号。

整治人居环境只是南谯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南谯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超前谋划,精准施策,持续推动“三农”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目前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达16个、占全区63个村的25.39%。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劳质朴的农民在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土地上种下希望,收获着满满的自信和幸福。2021年南谯区粮食总面积达57.5万亩,总产达22.04万吨,预计2022年粮食总产22.4万吨。成功创建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区(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特色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特色林果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特色农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83个。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806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5家,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滁菊)”。编制全省第一个县级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启动省级食用菌产业园强县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区休闲农业经营组织达到162家,建成区级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和8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点,打造村级益农信息社67个,村淘71个,网上农产品交易平台3个,开展电子商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家,其中南谯区“源网”平台每年农产品交易额可达亿元以上。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牢固树立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的发展理念,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重点发展粮油、蔬菜、茶叶、滁菊、畜禽、乳制品、名优水产、草坪苗木等八大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和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建基地、扶龙头、活流通,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已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20万亩、特色产业种植基地10万亩、蔬菜瓜果种植基地5万亩,名优水产品养殖基地4万亩。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试点”,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达6家,省市级示范主体达53家;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新增科技特派员26名,实现63个行政村和农村社区全覆盖,全区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家,总数居全市第1。

生态优先 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行走在如今的南谯,每一条道路、每一条河流都是一道风景线,每一片农田、每一片村庄都是一幅风景画;人居环境舒适宜人、发展动能澎湃强劲、出行更加舒心便捷,一幅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新画卷铺展开来。

美景的背后,是南谯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南谯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让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生态环境全面优化。先后整顿规范“散乱污”企业308家,整治小炭窑1007座,秸秆禁烧连续七年零火点。滁河南谯段被水利部评为长江经济带最美河湖,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验收。全面落实林长制改革,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创成全国森林乡村5个、生态文化村2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5%, 居全市第一。

生态环境优化的同时,南谯区致力于加速推进交通建设等,进一步提升硬件设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先后实施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南谯段建设工程、 滁宁快速通道拓宽工程、G345 黄泥出口至西阳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滁淮高速、滁州西环高速建成通车,南谯区快达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初步建立。

交通的便捷、环境的优化,带来了南谯区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南谯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2021年,施集镇井楠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九天峰度假村获评国家三星级酒店。2022年,南谯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区现有7个3A级景区、2个四星级酒店、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个省级特色小镇、1 个省级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2 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定。

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围绕“探寻江淮,谯首以待”的品牌形象加大营销力度,“清泉煮茗,茶香施集”茶旅线路荣获“安徽省首届十大最美茶旅线路”称号。乡村旅游美食大赛、蓝莓采摘节、金甲溪漂流节、黄金梨采摘节、彼岸花节、丰收节等旅游节庆、赛事活动均已连续举办多届,影响力持续提升。同时积极开展“安徽人游安徽·休闲皖中”“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新徽菜名徽厨”等活动。

智慧旅游体系逐步建立。 “一部手机游南谯”“一码游南谯”开通上线。滁菊、施集绿茶被列入“安徽旅游100个必购商品”名单。以滁菊、施集绿茶为主体,开发多款深受游客喜爱的文创产品。印制《南谯旅游》《寻“味”南谯》宣传画册及南谯旅游手绘地图。拍摄全区旅游资源短视频78条及“四季游南谯”系列视频,并通过线上进行广泛宣传。“醉美茶道”“栎山茶海”“马尔代夫沙河分夫”等众多火爆的网红打卡点层出不穷。

为民利民 民生福祉节节升高

走进滁州市南谯区天逸华府农贸市场,大门口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当天的蔬菜、活禽价格,进进出出的顾客人头攒动,扫码、买菜、满载而归。整个市场宽敞、明亮、整洁、没有异味,如同大型购物超市。果蔬区、鲜肉区、水产区、活禽区、干货区,分门别类,整齐排列。中央空调,冬暖夏凉;新风系统,空气清新。“过去菜市的活禽区脏乱差,臭烘烘、湿漉漉,改造后全部封闭管理,一天几次消毒杀菌,只留一个窗口对外销售,我们到这里不再捏着鼻子、踮着脚了,买菜就像逛超市一样舒心。”市民邹庆如说道。

今年以来,南谯区全力推进“文明菜市”行动、安心托幼行动等十大暖民心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大事,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在大力推进十大暖民心行动的同时,南谯区还持续强化各项社会保障工作,着力改善民生,回应美好生活新期盼。

织密民生保障网络。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民生财政支出稳定在85%以上。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外人员返乡创业。紧盯“一老一小”,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加快健全社区托育机构配套。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完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会救助体系,抓好城乡低保、医保、优抚等各项社会保障工作。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智医助理”功能,市五院新院区投入使用,扩建龙蟠社区医院。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敬梓中学、滁南九年一贯制学校。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完成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有关赛事承办任务。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文化事业发展。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形成“区有两馆、镇有一站、村有一中心”的文化阵地格局,其中区文化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现有8 个镇综合文化站;2018 年以来建成85 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11 个,市民文化乐园4 个。文艺创作推陈出新,打造“中国梦·南谯情”文化品牌系列演出活动和“小伍说书”阅读品牌活动等。非遗传承成效显著,《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南谯民歌汇编》等展现地域风貌的文艺作品出版发行,组织区民间花灯、腰鼓队伍参加市民间花灯快闪;新创黄梅小戏《新苗》;大柳民歌传习基地挂牌;拍摄全区15 个非遗项目视频资料;举办首届皖东民歌大赛;征集编印《南谯故事选编》等。

提升社会治理实效。深化“铸安”行动,科学有效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成社会治理现代化系统二期项目,切实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宁滁“牵手” 互通互融协同发展

在省际毗邻地区,两省群众比邻而居、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相通、人缘相亲的友好“近邻”。如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过去的“近邻”已成为互通互融、协同发展的亲密“队友”。而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就是近年来宁滁协同发展的样板。

该功能区规划面积91.5平方公里,距离南京江北新区20公里,紧邻京沪高铁滁州站,距离南京港40公里、南京禄口机场80分钟车程,交通位置优越。2021年6月,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同步组建宁滁新型功能区南谯片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力打造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绿色发展样板区、宁滁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苏皖跨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和实施“十四五”行动方案,明确产业合作、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合作任务,清单化、闭环式推进落实。有力推进启动区二期建设。

狠抓项目招引。聚焦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力以赴招大引强,今年以来,功能区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

推进项目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的飞利浦高端智能家电项目开工建设,持续推进启动区路网工程、2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一二期、华诺半导体、亚芯微、中通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按期竣工投产。

深化区域合作。持续推进“1+N”多领域合作,农业方面,邀请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赵明文教授到施集镇指导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利方面,两区水利(务)部门就滁河安全度汛、常态化管理等方面实地对接交流。人才交流,建立东南大学-南谯区“引才工作站”;举办“千企百校·智汇滁州”—南谯区重点企业高校招聘系列活动;共同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研修班。疫情联防联控方面,3月以来,南谯浦口两区联合开展疫情防控,及时协商疫情防控政策及措施,建立互通互认机制,在滁宁快通省界交界处设置交通卡口,做好“两码一证”查验,保障跨区域物流及人员畅通。

赶考无止境,奋斗无穷期。三十年来,无数奋斗者的努力拼搏,汇聚成实现南谯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体南谯人将始终坚定信心,向着美好未来一路奋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共南谯区委宣传部 供稿)

首个产业合作共建项目华瑞微半导体IDM芯片项目签约

七旬老人坚守山村36载 传递乡风文明

在同乐东苑开展“粽香传情感党恩 踔砺奋发新征程”2022滁州市“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

万亩麻栎林基地

2022-10-12 ——南谯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9318.html 1 3 砥砺奋进绽芳华 扬帆起航风正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