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09日
第A07版:专版

文明之花

厚植文明沃土

学雷锋活动月,三城镇固镇村志愿者带领学生体验植树活动

繁忙的交通路口,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畅通无阻;整洁的村居,邻里间热情相迎、友善互助;乡村的每个角落,志愿者们一个个清澈的笑容,如沐春风,涌动爱的暖流……漫步三城镇,一步一景、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文明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乡村不仅要改变乡村环境、发展乡村经济,更需要繁荣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近年来,来安县三城镇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始终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一点一滴做起,用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全面拉开扮靓“面子”,做实“里子”的文明创建大幕,实现了镇村从内到外美起来。

盛开

三城镇河口村丰勤农业有限公司为脱贫家庭提供就业

—来安县三城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纪实

刘金鑫

强化党建引领 形成创建合力

创建文明城市,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三城镇坚持党建引领,在“红”字上下功夫,在“活”字上用心思,在“实”字上出真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示范、作表率、树形象,为文明创建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围绕一根“红”线,弘扬向上能量。随着三城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入常态化,广大志愿者走进村组、街头,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的过程中,三城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确定宣讲主题,引导广大群众的学习方向,满足群众对知识的渴望,开展形式灵活、互动性高、发散性强群众性宣讲活动。

注入一泉“活”水,凝聚各方合力。广泛开展志愿宣讲活动,以基层人讲基层课、述基层事的形式,丰富了学习内容,增强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及感染力,树立了正确的主流价值观,传递了正能量。增强“基础工程”“名片工程”“民心工程”意识,深入推进“队伍建强、阵地建好、制度建全”的组合拳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注入“向心力”。

立足“实”效,对标需求导向。成立10支志愿服务队,针对群众实际需求开展有实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对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组织领导,动员广大共产党员参与志愿者队伍,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群众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学习宣传和评选推荐活动,建强“一约四会”,推动群众自治,实现全镇“一约四会”全覆盖。充分运用横幅、广告、LED屏、宣传手册、“村村通”广播、流动宣传车、墙绘等各种媒介进行宣传,将移风易俗、文明健康、文明新风等理念传播到家家户户,打通宣传教育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快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设有公益广告、工作规范、禁烟标识。工作人员礼貌待人、规范服务,秩序良好,设立志愿服务点,规范志愿服务内容,志愿者不间断提供服务。

凝聚磅礴力量 促进乡村振兴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寥寥数语勾勒出乡村应有的美丽模样。近年来,三城镇把文明创建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强化多项措施,全方位多层次深入推进,群众素质普遍提升、文明乡风吹遍千家。

不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该镇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的人居环境治理三城模式,打造了以余庄、西张、唐郢、彭庄等村民组为代表的“村庄美、功能全、百姓乐”的新时期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同时采取“项目化、目标化、节点化、责任化”闭环式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实际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和垃圾分类兑换制度,加强集镇整治,提升公益功能。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开展拉网式排查,切实抓好监测对象动态管理和精准帮扶,制定并落实好帮扶措施,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对已标注过“风险消除”的监测对象开展“回头看”,重点排查家庭收入在不少于半年的时间内是否持续稳定、“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否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是否稳定消除;加强排查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帮扶情况,及时落实针对性帮扶,确保能优先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建立“1+4+N”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依托医保、教育、民政、人社、残联、农业等部门信息定期比对和风险筛查制度,组建一支“组、片、村、镇”四级上下联动的网格员队伍,对重点人群和行业部门开展立体化、多维度监测,进一步提高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时效性。2022年,新识别突发严重困难户9户18人,做到应纳尽纳;脱贫户及监测人口发展特色种养业共6个批次,收益对象97户,奖补资金合计26.83万元;雨露计划教育帮扶计划共资助9名在校生,补助资金1.35万元;为14名公益岗位申领资金共计5.95万元。

全力以赴做好抗旱保收工作。今年入夏以来,来安县范围内出现持续性大范围晴热高温天气且有效降水较历年同期总体偏少。三城镇迅速组织召开乡镇抗旱减灾工作会议,调整完善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抗旱减灾责任人,组织动员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投入抗旱,全镇组织流动抗旱设备1270台次,群众自筹抗旱资金141.3万元,投入抗旱人数758人。

以“115”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在该镇天涧村以推动稻虾养殖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000万元,打造龙虾小镇农旅品牌,实现年均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特色农产品交易额超5千万元。瞄准食用菌的市场前景好,收益快等优势,积极发展培育食用菌产业,以固镇村党总支为核心,合作社为生产基地,务工农户为生产者和受益者的合作产销模式,在合作社原有的基础上,扩建36个食用菌生产大棚,占地约50亩,蹚出一条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引进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博士团队联合建设国内领先的工厂化鱼菜共生一体式生态系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农业产业模式由“生产者”向“服务者”转变,全力打造田园综合体。探索形成“政府倡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的人居环境治理天涧余庄新模式,扎实开展“六亮”行动,落实1+5+N机制,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

一直以来,三城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为抓手,以“一约四会”推进移风易俗,坚持典型示范、创新引领,带动群众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

据了解,该镇红白理事会由村“两委”推荐理事会会长,由村里面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的村民担任理事会成员。他们自觉带头示范,从“节约一粒米、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做起。每当村民家中办白事时,红白理事会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号召村民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作为移风易俗示范村的三城镇固镇村、河口村红白理事会就是典型代表。两村干部及红白理事会工作人员走访摸排外来返乡人员,进行信息摸排和登记,同时对村内计划办理红事、白事的村民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同时,红白理事会成员化身志愿者进行宣传,积极引导健康理性消费,持续将“光盘”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节约每一粒粮食,珍惜一粥一饭,对餐饮浪费行为坚决说“不”。

该镇红白理事会积极发挥作用,宣传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特别是今年高考结束后,三城镇各村红白理事会立即着手倡议简办、不办升学宴、谢师宴。

如今,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风尚在三城镇已蔚然成风。“勤俭节约的多了,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少了,攀比现象少了,村民负担轻了,尊老孝老风气浓了,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该镇党委书记孙安静说。

深化志愿服务 擦亮文明底色

文明,始于心、践于行。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三城镇一项项生动鲜活的文明实践活动,犹如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悄然在该镇村民的心中生根发芽。三城大地时时彰显着文明形象,处处激荡着文明之风。

三城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文明实践、服务群众”为指引,坚持深化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人群、为社会公共需要等“五为”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量身定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服务工作真正做到“点”上、干到群众“心”里。

该镇结合文明办、妇联、扫黄打非办等部门职能优势,利用妇女同志长期在家的契机,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发起“志愿绽芳华 巾帼别样红”志愿服务项目,立足邻里,以日常生活关爱为主,发动巾帼志愿者们以“一助一”或“多助一”的方式,在全镇范围内长期开展助老、助困、助学、助残等活动,以点点志愿微光汇聚成爱的暖阳。

与此同时,该镇建立“党建引领+村民互助”的农村志愿服务模式,围绕“党政所急、社会所需、群众所盼和巾帼志愿者所能”,通过“巾帼志愿+”组织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专业培训、服务保障、宣传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实现了全域志愿服务统一指挥、多方联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为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坚强支撑。

文明美化生活,文明改变环境,文明创建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三城镇将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效的工作措施,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稻虾养殖关键技术指导与培训交流

挥毫追梦新时代,墨香喜迎二十大

巾帼志愿者为小学生解读法律知识

龙虾节垂钓大赛

2022-10-09 厚植文明沃土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8878.html 1 3 文明之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