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鑫
群山叠翠,绿野千里,花草葳蕤,万木争荣……徜徉在滁州美轮美奂的景色中,如画般的绿水青山、如诗般的慢闲生活,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
自林长制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林”为重点、“长”为核心、“制”为关键,不断推动林长制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努力以绿水青山铸就浓厚生态底色。
全国首笔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国储林项目贷款资金到位、发放全省首个林业碳汇权证、打造全省首个林长制主题公园、全省首个镇级“森林银行”和“林长+检察长”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林基地落户滁州、全市林长制改革考核跃居全省第二……我市始终以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精神状态,不遗余力持续做好“绿”文章,在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中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滁州实践。
高位推进树导向
2021年,《安徽省林长制条例》在全国首发,林长制工作步入法制化新轨道;今年4月15日,安徽省召开省级林长会议,研究部署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6月8日,我市召开2022年市级林长会议,传达学习省级林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随着林长制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市进一步打造“林长制升级版”,增设市级副总林长5名,实现市委常委全领衔,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
与此同时,探索建立林长述职评议和巡林等专项制度,拉紧林长责任链,细化完善14个重点生态功能区联系机制,明确林长责任田,健全林长制“三单”制度,月初提醒、月中督导、月末评比,织密林长责任网。
市委两次专题会议,研定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方案。市委市政府先后8次专题研究国有林场创新发展机制、松材线虫病防治等林业事项。市委书记、市长5次专程调研督导,签发总林长令3份,针对森林防火、集体林改等工作专题批示17次,市、县、乡三级林长巡林超5000次,同比增长51.5%。市人大就林长制改革专程调研,市政协在省政协月度协商会上专题汇报了滁州林业碳汇工作。
协作联动增合力
2021年以来,我市先后创新“林长+”部门协作机制,建立“林长+”司法行政、项目建设、资源管护、森林防火、组织保障和督查考核等6项子机制,唱好林长“大合唱”,弹好部门“协奏曲”。
通过强化协同全速推进林长制工作。根据林长制部门协同制度,加强市级林长制协作单位的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发挥“1+1>2”的叠加效应。在明确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部门协作机制。各协作单位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结合自身职能,积极主动介入,靠前服务指导,加强沟通联动,密切协作配合,合力解决林长制推进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
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积极协调解决林业系统机构不健全、人力不足等问题。市委宣传部主动发文号召开展全民全员森林防火大宣传。市委政法委主动把林区纳入雪亮工程建设,“林长+检察长”办公室正式挂牌运行,并建成全省首个“林长+检察长”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林基地。市公安局在“一林一警”的基础上,主动开展“林长+警长”协作,有效对接林业行刑衔接机制。
与此同时,我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推动长三角区域林长合作,与南京市合力打造毗邻地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推进联保共治、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强跨省松材线虫病和森林防火联防联控协作,推进跨区域生态补偿和林业产业融合发展,筑牢江淮分水岭生态屏障,打造长三角区域优质森林生态产品供给地。目前,滁河生态治理、池杉湖湿地保护修复已成为皖苏两省共建湿地典范。
探索创新开新局
在林长制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我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林长制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既找准定位,又突出特色,奋力走在改革前列。
按照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工作重点,法治化推进平安森林、科学化推进健康森林、一体化推进碳汇森林、产业化推进金银森林、市场化推进活力森林行动,持续巩固提升增绿、管绿、护绿成果,进一步在用绿、活绿上加强探索,不断拓宽丰富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南谯麻栎、全椒薄壳山核桃2家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获批,数量全省第一。创新麻栎经营技术,获全国最高林业科技奖。创新绿色金融,全市申报林业贴息贷款3.89亿元,增速全省第一。积极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建设全省首个林长制主题公园。
此外,通过出台护林员管理制度,扭紧全市1661名护林员责任链条,落实网格化管护。印发《创新市属国有林场经营机制推进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厘清场企关系、推动“二次创业”、转型发展。与中国铁塔、甘肃亚盛等合作,实施机械化减人、信息化换人、水肥一体化经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出率。信息化改造提升工程顺利完工,2条智能节水生产线建成投产,5座水肥站建成运营。与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等11家部门联合印发《滁州市林业碳汇工作方案》《滁州市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在全省实现首发。
如今,一幅绿色、生态、文明的新画卷,正在皖东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