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9日
第A10版:专题

打造“亭”满意 做到最“苏”心

——中新苏滁高新区优环境稳经济促发展纪实

鱼尾狮公园

企服中心

张婷婷 胡乃婷 崔 彪

大潮奔涌逐浪高,百舸争流势正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前,滁州以“亭”冠名打造的“亭满意”营商服务品牌风雷激荡、声名鹊起。作为滁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合作的重大成果和重要载体的中新苏滁高新区勇立潮头,乘势而上,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理念,用便捷高效的苏滁服务努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磁场、最“苏”心营商环境服务品牌的金招牌,吸引着长三角地区以及全球国家和地区的项目、人才、资金奔涌而来,激发着园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园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楫勇进、破浪前行。

一项项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骄人成绩振奋人心。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7.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7.7%,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1.1%,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82.8%;新签约项目29个,高质量项目占比达90%,新开工项目26个,新投产项目22个。“实践证明,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去、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往哪里建。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复杂严峻,只有牢固树立‘环境决定成败’的理念,深入践行‘一改两为’,持续用力优化营商环境,才能在更大范围参与竞争、赢得竞争,让更多的‘高端、品牌、外资’项目纷至沓来。”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说。

打造新磁场:

深化“放管服”改革:

聚焦一改两为:

聚焦一改两为:

以抓铁有痕的力度改进作风,真正把企业当家人,把企业的事当家事,提供让企业满意的服务

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各类问题

牢固树立“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理念,真正从自己人立场出发,让企业发自内心感受苏滁干部“能”、苏滁环境“优”、苏滁前景“好”

“中新苏滁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大健康组初赛

中韩双语政策辅导交流会

中新苏滁高新区“园区贷”签约仪式

中新苏滁高新区企服中心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活动

苏滁金融沙龙-汽车产业链交流会

2022年高企申报辅导暨动员会

中新苏滁高新区企服中心助企活动

苏滁高新区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联系帮扶企业的“首席服务员”,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企业有困难,就一定有人关心帮助。”这是园区对前来投资客商的庄重承诺,让企业家感到在苏滁如鱼在水、如沐阳光、既“亲”又“清”。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服务优不优,企业最有发言权。“犹如及时雨,企业正急需资金周转,园区和银行就送来了500万元信用贷款!”滁州力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直言园区服务贴心周到。苏滁高新区与滁州银行、市担保集团合作,开发上线“园区e贷”金融产品,为园区1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10亿元授信额度,已有5家企业获批1700万元授信额度。

如何打通金融服务供需地域壁垒,实现政策协同,让金融要素跨区域顺畅流动?苏滁高新区、中新苏滁公司对标苏州工业园区,深化金融合作促发展,和苏州、滁州的6家银行签订了“长三角一体化苏滁跨区域金融服务战略协议”,累计协助园区企业获批10.2亿元综合授信,助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汽车及装备制造是园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如何推动产业链搭建“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用金融为产业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苏滁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创新开展苏滁金融沙龙-汽车产业链交流会,联合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和皖东农村商业银行举办了汽车产业链金融沙龙活动,傲威电动车、嘉远微车和明豪汽车等园区8家企业代表针对产业链供需进行了深入交流,与金融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构建起行业交流的平台通道。除此之外,苏滁观光车、上市资本市场训练营、高企培育辅导系列、创新创业大赛辅导会……一系列活动取得的成效,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真正体现园区精准靠前服务,也让企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园区对优化环境、纾困解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哪里的生态环境好,鱼就往哪里游,鸟就往哪里飞。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投资就往哪里去,人才就往哪里留。

近年来,园区先后搭建苏大天宫科技研发产业园、工投中科院创新院等创新平台,支持星恒电源、博石高科、寒锐钴业等一批企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机械总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20余家大院大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制定出台《关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在项目申报、人才招引、研发费用等30个方面给予企业创新创业支持,自政策出台以来,累计兑现各类扶持资金近亿元。目前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1家。重点围绕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通过成果转化、项目合作、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学术交流等方式,累计引进院士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2人、博士150人,招引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和市场主体,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高品质服务。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更是激活了市场的“一池春水”。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注册成立各类企业近700个,其中引进工业项目近280个,引资超800亿元,已运营投产工业企业185个。充分利用中新集团的资源和品牌,在新加坡设立了境外招商机构,立足东南亚、面向欧美,积极开展全方位、全球化招商,已引进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61个,成为滁州乃至安徽外资集聚区。目前园区拥有苏州星恒电源、台湾达亮电子、美国普立万新材料、美国安特普新材料、新加坡欣阳科技、京东物流、胜华波汽车电器、长久专用车、寒锐钴业、日泰紧固件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其中国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企业35个,世界500强投资企业6个。

“当初我跟随企业只身来苏滁高新区创业,到现在我们全家生活在这里。滁州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氛围深深吸引了我们。”吝云涛是中新苏滁高新区一家企业的外地高管,他用定居滁州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苏滁高新区的肯定。

企业为本,项目为王,环境是金。从“抓项目”到“造环境”,从“要你来”到“你要来”,从“父母官”到“店小二”,苏滁高新区从细节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吸引众多项目企业以及外来务工者云集苏滁“大干一场”。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正值青春的苏滁高新区风华正茂、意气奋发。站在建区十周年崭新起点,园区始终秉持亲商、安商、富商理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力为企业在园区发展厚植沃土,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磁场,不断擦亮“亭满意”的“金招牌”,让园区企业最“苏”心,涵养出营商环境的“清新空气”。

园区要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更是竞争力。

今年来,苏滁高新区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部署要求,以“一改”促“两为”,在“两为”中抓“一改”,坚定坚决改作风,用心用情办实事,精准精细优环境,推动作风大改进、问题大解决、环境大提升,以严实的工作、一流的营商环境,办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实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稳中向好、项目支撑更加有力、双招双引氛围更加浓厚、要素流动更加自由,经济社会呈现出总体向好、平稳有序的良好发展态势。

面对几轮突如其来的疫情,犹如一场场大考,横亘在苏滁人面前。能不能打赢疫情防控大仗、硬仗,是对初心使命的考验,也是对党工委和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检验。

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疫情发生以来,苏滁高新区始终做到疫情防控“站好岗”,企业服务“不停歇”。领导干部全部沉下去、干起来,对园区企业实行全覆盖包保帮扶,全力摸排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在走访过程中,阁壹系统集成设备(滁州)有限公司反映,由于受疫情影响,企业需要的泡沫棉原材料无法从省外运输过来,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在工作人员三番五次的努力下,企业生产原材料短缺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达亮电子(滁州)有限公司、滁州碧辰科技有限公司和埃万特有限公司等反映企业物流车辆通行不畅,园区企服中心工作人员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克服重重困难,每日做好统计,为企业发放申请表,帮助企业填写承诺书,车子动起来了、物流跟得上了、供应得到保障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解决了……

9月7日,滁城解封第一天上午,园区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要坚持把“战疫情”和“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帮办服务解难题,领导班子、职能部门以及非公党建指导员要坚持党建引领,更加主动对接服务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精准帮扶企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努力实现增产满产。

企业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反映了一个语言沟通的问题,园区就给我们办了一场交流会,还给我们送上了两项政策大礼包,让我们不仅语言通了、交流畅了、政策懂了、优惠拿了,更是对园区服务充满信赖,回国后我要介绍更多的朋友来苏滁投资。”铂尔新能源(滁州)有限公司负责人用亲身经历点赞苏滁高新区“店小二”式服务。

原来,铂尔新能源反映的问题是园区13家韩资企业的共性问题。这些企业总经理基本是韩籍高管,由于语言不通,对滁州市及苏滁高新区的相关政策了解有限,导致韩企普遍政策申报率不高。正当企业为此苦恼时,苏滁企服中心有求必应,主动作为,联合苏滁韩商会于6月16日首创举办了“中韩双语政策辅导交流会”,为韩资企业进行了政策梳理。现场10余家韩资企业高管现场交流,线上线下超200余人次参会。截至目前,已有超5家企业进行政策申报,苏滁企服中心正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将政策红利转化成真金白银。

要稳住市场主体,就要把国家、省实施的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落实到企业,让企业感受到真心实意、真帮实扶。常态化遍访企业活动开展以来,在苏滁开展的领导现场办公活动中,累计接访企业69家次,收集问题90件,问题涉及企业用工、扩大生产、住房等多个方面,园区组织4批次企业帮扶座谈会,截至目前,企业诉求已基本全部解决,兑现企业留抵退税3.36亿元、企业发展扶持资金3.24亿元,减免企业房租1732万元,帮助企业获批省、市各类政策资金7183万元。来访的企业负责人们喜上眉梢,“对企业来说,这是雨中打伞、雪中送炭的温暖。”

一个个喜人的项目,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一件件具体的实事,传递信心、蕴含希望,记录着苏滁干部群众奋勇争先的跨越脚步,演奏出激昂澎湃的营商乐章,传递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在苏滁高新区,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全方位的服务体验不断激发着企业发展活力。一方面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项目机制,在项目入区、人才引进、产业扶持、项目申报、政策落实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精准推送优惠政策信息,简化优惠政策享受程序,推进基础设施配套等“一站式”服务,定期开展项目运行调度,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困难与问题,加速推动新建项目落地投产。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苏滁高新区通过“减环节、压材料、缩时限”,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实行预审承诺、容缺办理、“一网通办”、并联审批,以“服务”代替“审批”,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审批事项办结时间平均缩短50%以上,赢得企业的交口称赞,“办事的时效更短、拿证的速度更快、为企服务更方便更好了。”园区还结合实际,将7×24小时“不打烊”服务延伸至窗口,全方位开展电话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模式,累计提供延时服务超150次。

园区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服务模式,按照“小平台、大服务”的建设理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运营服务等先进手段,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打造“内容权威化、信息及时化、对接精准化、操作便捷化、服务专业化、平台智能化”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线上政策查询、申报和审批等服务,上线运营“政策计算器”、“申报中心”、“金融超市”和“企业服务超市”等功能,目前审批申报项目 450余个,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50%以上,节省交通、人力成本40%以上,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企业服务赋能。

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不能光有承诺,更需要有专业化、常态化服务。一直以来,苏滁高新区坚持对所有项目进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盘点,班子成员坚持深入一线、现场办公、服务靠前,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见效,今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333家次,收集问题289件,协调解决问题207件。建立重点项目流转及帮办服务机制,服务招商在建项目89家,推动项目投产36家,将248家制造企业编制一企一档,对企业诉求实行清单化、闭环式处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的同时,园区还对重大项目提供“管家式”服务,倾力帮助企业成长、做大做强。2021年,园区新增规上企业30家,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7家、5亿元以上企业8家,均较上年接近翻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为历年最高,累计达48家。

考虑到许多产业工人住宿不在园区、上下班乘车难,园区把企业员工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广泛征求企业意见,优化市内交通路线,提升线路服务功能,新增公共自行车站点7个,自行车120余辆,共计建成48个站点,累计投放公共自行车达800余辆,全面辐射至园区各生产企业、居民小区、学校、公园及停车场,第一时间解决了森森汽配、天加新材料、先进半导体、朗仕健科技及工投科技园等新投产企业职工上下班乘车难问题,让企业员工在园区出行更便捷、工作更安心、生活更舒心。

永臻科技

苏大天宫科技园

2022-09-29 ——中新苏滁高新区优环境稳经济促发展纪实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8501.html 1 3 打造“亭”满意 做到最“苏”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