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5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卜 雪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经济发展的“温度计”和“晴雨表”。世界银行报告显示,良好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提高0.36%。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滁州市充分意识到营商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通过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对标对表沪苏浙先进地区、在省内率先出台首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等一系列举措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9年以来,滁州市GDP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三。然而,受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正面临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小企业受市场冲击最大,经营困难最多,滁州市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因此,现阶段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围绕中小企业出台惠企政策,打造帮扶中小企业纾困发展的营商环境。

一、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的重要性

一是适应国内外新形势的需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就业、促进增长和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我国未来经济走势和社会稳定有着重大影响。然而,当今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多边主义遭遇挫折,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加剧,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对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影响,也给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小企业具有先天脆弱性,其较低的风险抵御能力使之成为疫情危机中首当其冲的威胁对象,受冲击大,影响范围广。在这种形势下,滁州市要按期实现“5688”目标和“五五”愿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纾困惠企,围绕中小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广大中小企业内生动力与创造力。

二是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需要。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动能最强劲的区域之一。滁州市作为安徽融入长三角合作的最前沿,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有着“近水楼台”的区位、资源和环境等独特优势。基于此,滁州必须牢牢抓住历史机遇,积极融入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深度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分工。上海、浙江和江苏的营商环境指标排名一直位居全国领先水平,当前滁州市营商环境水平与沪苏浙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滁州必须将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抓手。

三是引导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离不开中小企业作用的充分发挥。2019年滁州市GDP从安徽第五冲进前三并站稳至今,从“总量第一方阵、人均靠后”到“总量第三、人均第一方阵”,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离不开滁州市委市政府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视。面对滁州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营造更适合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营商环境,促进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中小企业深度融合,着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和专业化能力水平,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生态,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动能。

二、疫情冲击下滁州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一是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本身基础薄弱,对现金依赖性强,加上长期以来的融资困境,使得中小企业在本次疫情战中弱势地位更加凸显。2022年3月以来,滁州部分行业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大幅减少,却面临房租、利息、人员成本等必要支出,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面临困境。经营困难引发的流动性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纵向、横向传导,引发局部性危机,尤其会对餐饮、交通、旅游、零售、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从而影响地区后续经济走势。

二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中小企业往往存在固定资产少、规模小、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抵押物缺乏、防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因此,虽然省市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但银行从风控的角度很难直接贷款给中小企业,企业往往要通过间接贷款、担保贷款等方式来解决现金流的问题,这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过高。

三是转型升级存在困难。滁州市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原因在于创新研发投入不足、设备更新缓慢、产品单一且无法及时满足社会个性化发展需求等。尤其在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情况下,中小企业单纯依靠模仿而不提升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会更弱,企业更应该从内部提升创造力和创新力,不断增加企业“免疫力”。

四是用工问题依然突出。滁州市高端人才紧缺,人才政策较江浙沪地区缺少吸引力,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招不来、留不住;一线技术工人短缺、用工难、招工难问题长期未解决,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和熟练工种难以找到合适的劳动者;劳务工工资上涨,企业用工成本居高不下。

三、滁州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是把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作为用活政策的主攻方向。首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帮扶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鼓励中小企业业务转型与创新。其次,减轻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疫情期间,国有企业要带头减免中小微企业租金,鼓励其他业主减免租金;政府财政部门要减免中小企业税费及延期缴纳税款。最后,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对于受疫情影响损失较大的中小企业,鼓励采购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其产品和服务;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防疫防护用品集中采购价格。除此之外,要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园。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的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创业园、科技企业、创业基地等各类载体,优先予以政策扶持;对科技研发型中小企业,根据研发投入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研发费用补助。

二是强化稳企金融支持。首先,鼓励金融机构围绕中小企业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属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特别鼓励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其次,完善政府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公司必须始终坚持精确定位,不以经济盈利为目标,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显著降低费率。最后,政府开展精准服务,为有上市或挂牌意向的优质中小企业开展分类指导、精准培育、投融资对接服务,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

三是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首先,强化政策支持,夯实创新发展制度保障。在政策体系上,构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保护中小企业权益的支持体系,将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相关指标纳入地方领导政绩考核体系,激发地方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传统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转型。其次,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各类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市场供需双方对接效率。最后,利用工业互联网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和引导各类软件服务商持续提高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所需的关键技术能力,鼓励市场竞争,以市场力量降低互联网平台建设成本,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宽松便捷的创新空间。

四是实施导向化人才政策。首先,要坚持“企业主体”的引才导向,避免“名校”代替“实效”的人才误区。根据滁州市产业集群特点,以“高精尖缺”为目标,人才引进向光伏、半导体、汽车及装备制造等八大主导产业的中小企业倾斜。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人才引进活动中,发挥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中的主导作用。其次,落实引才政策,优化用才环境。落实好人才引进政策,实施薪资、待遇、福利、保险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做好相关配套的薪酬管理等细化措施。最后,树立正确的人才引进观,明确引人是基础,用人是关键的道理。营造出一个尊重支持、开放公平的用人环境,为引进人才发挥专长、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空间。

(此文系2021年度滁州市委党校系统“滁州营商环境建设策略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CZDXKT202114)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党校)

2022-09-15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7495.html 1 3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