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8日
第A03版:副刊

“科技小院”多多益善

□何勇海

日前,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印发《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相对于偏重理论研究的“学术学位研究生”而言的,俗称“应用型研究生”。而“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自然是农业领域的“应用型研究生”,他们理当被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这才名符其实。

长期以来,国内一些农林高校在农业研究生的培养上,存在“重理论教育,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也就是不太重视实践育人,至少实践育人的质量和成效有待提高。由此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培养出的不少农业研究生不知农、不爱农,不愿参与乡村振兴,毕业后纷纷追求非农工作单位。在网上,有农业研究生还发帖称“读了两年研究生,越来越没有动力,不喜欢农业”。因此,农林高校通过实践育人,培养知农、爱农且愿意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对扭转现状,至关重要。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管是攻读农业研究生,还是平时从事农业研究工作,本来就不能脱离农业、农村和农民;只有了解农业现状、探究农村实情、倾听农民心声,才能搞好农业研究,哪怕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其研究的成果,能不能很好地在农村得到应用推行,也要回到农业农村中去检验,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因此,即便是以理论研究为导向的“农业学术学位研究生”,也要“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更不要说以应用为主导的“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了。

此次,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专门发文,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意在加强农林高校的实践育人。这种农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是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可以实现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实现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统一。更关键的是,实践育人更有助于立德树人,当研究生们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在学之于农村、用之于农村时,能增加同农民的感情,激发爱农热情,从而树立毕业后到基层、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

据报道,目前在我国,一大批“科技小院”发展势头良好,为农林高校的实践育人探索了有益经验。期待全国各地涌现更多“科技小院”,在培养农业研究生方面大显身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一大批知农爱农、掌握农业科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研究生,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农业农村,把恢弘的论文写在广袤的大地上。

2022-09-08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7235.html 1 3 “科技小院”多多益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