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7日
第A03版:副刊

明月的呼唤

□周元桂

中秋将至,明月唤得游子心中荡起不尽的乡愁,呼应着回家过节的心动。中秋节,将在天伦之乐中大放异彩。

诗圣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城里,每到中秋,一轮圆月从高楼大厦顶上升起,显得苍白无力。而儿时见到的圆月是从邻居家的草房顶上升起的,显得明媚动人。“今人未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光见证了千百年的悲欢离合,也见证了家家户户亲情四溢的美好时光。

我最难忘的一次中秋夜,是母亲60岁生日那一次。其时正值改革开放后物质渐丰、生活回暖时期,三餐都很丰盛。餐桌上,洋溢着共享天伦的温馨。夜晚,月光洋洋洒洒,覆盖了欢乐氛围中的一张张笑脸。晚餐后,便以月饼、水果、菱角敬月。全家人的惬意,与对月的敬意,在月光下融为一体。大人们惬聊,孩子们手拿月饼、水果在月光下嬉逐。邻居们也凑过来聊起了秋收、年成和生活的话题。当近郊的稻香一阵阵飘来时,我的耳际因之而响起了辛弃疾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其情、其境、其景,美不胜收也。

于是,我抽身去旷野逐清幽、享宁静。月光渗透着绿韵,山林沟壑和村舍阡陌怡然而静谧,给人以超凡脱俗之空灵感。当月近中天时,月光浓稠起来,仿佛用手抓一把,便会在手指上凝成膏脂。月光如瀑,倾天而泻,颇有明亮纵极目、清幽泽寒躯之感。从而升华了我对明月的认识,深感明月既胸怀博大,又柔情似水。可见古人用“敬月”二字回馈中秋月,不无道理。敬,不只是尊敬,还有敬畏之义。中秋月为人间酿造了如诗如画的意象和无限温馨,此情境唯独月下有,其月韵之美无与伦比也!因此,回馈中秋月一个“敬”字,她是受之无愧的。

故而,明月自古就有号召力,尤其是中秋月的呼唤,惊动了无数思乡游子,连狂放不羁、乐于纵游的大诗人李白,见到明月都暗自低吟“低头思故乡”。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对明月喜爱之极。丙辰中秋,他因思念胞弟苏辙,而创作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颂。

唐朝宰相张九龄有诗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道出了盛唐时歌舞升平、四海安宁之景象。我很欣赏这两句诗,但儿子刚赴美读博那年中秋,我对“天涯共此时”一句忽有新解。因为儿子与我们相隔万里之遥,且有时差,他是不可能与我们同时赏月的。随即写了一首七律,其尾联是:“赏月一轮时不共,惟驰思念伴光行。”不久我赴美探亲,儿子说,中秋圆月让他的思乡之情倍增,只是这里人对中秋月并不另眼相看。

近年来,贴着中秋之夜读月,常发思古之幽情,祈盼中秋节俗能回归正宗。对于漂泊的游子而言,中秋节的内涵应随着光阴的脚步而不再局限于一壶清茶、一盘月饼,以及亲人间的形式主义餐聚了,应该着重挖掘一下中秋节的民俗色彩和人文内涵。人在异乡,风雨吹不断游子对故乡悠长的思念,当身边不再有亲人环绕,方知拥有亲情的可贵。面对中秋月光的深情呼唤,遥相呼应,你才不会忘记自己根在何处。君知否?人若不知根脉之所在,就只剩下黯然失色的归处了,岂不悲哀哉!

2022-09-0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7144.html 1 3 明月的呼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