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定远县民政局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充分发挥民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兜底作用,高质量落实和推进困难群众救助各项民生工程,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补助资金,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无忧筑牢坚实屏障,增强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做到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制定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支出型贫困家庭、贫困重度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给予兜底保障。强化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提高救助对象的精准性。今年上半年,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6296户33126人,发放低保金7730万元;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317户1797人,发放低保金638万元。
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体系。筑牢特困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多举措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稳步推进。全县上半年共救助特困人员5845人,共发放特困供养资金2820万元。精确认定,全面核查。该局召开全县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推进会及业务培训会,细化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城乡特困人员精准认定工作。精细管理,完善档案。乡镇定期对在册的特困人员进行动态核查,全面掌握其生活情况,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整理完善特困供养人员档案。精准监管,广泛宣传。建立健全特困供养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公示制度,规范监督举报电话,加大特困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
完善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制度。今年上半年,全县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人数共计25339名,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442万元;全县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人数共计15160名,累计发放补贴资金561万元。强化工作责任。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机制,该县财政、残联、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强化政策宣传。广泛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使之家喻户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两项补贴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做到一人一档。
强化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管理。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孤儿随时审批、年度审查和统计报告制度。强化生活保障。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目前,该县保障标准为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1100元,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510元,确保专款专用。强化档案管理。建立孤儿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同时建立纸质和电子档案。今年上半年,共发放孤儿生活费199万元,惠及304名孤儿。
加大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力度。积极开展街头救助工作。依法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和遇到临时生活困难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救助站安全管理。结合安全生产大排查活动,对救助站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严格管理饮食、用水、用电、用气安全,储备升温保暖物品和药品。根据救助对象实际需求,按照自愿、无偿原则,提供主动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等救助服务。上半年全县共救助14人次(其中站内救助8人次,站外救助6人次),累计使用资金19.5万元。
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明确对象范围,根据困难情形,将临时救助对象分为遭遇意外事件、突发重大疾病等困难的急难型救助对象和因教育、医疗等出现严重困难的支出型救助对象。加强政策宣传。广泛宣传临时救助政策,使困难群众和社会公众了解临时救助政策,了解申请救助程序,减少群众因对政策误解而引发的矛盾,提高群众对临时救助工作的满意度和公信度。今年上半年,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755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13万元,充分发挥了急难救助作用,有力保障了全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俞 羊)